新《劳动合同法》温州遭遇尴尬
春节的喜庆已渐渐散去,外来务工人员离开家乡带着全家人的牵挂与希望,怀揣着对新一年的企盼返城找活。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是国家新《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的第一年,进城以后,他们的境遇如何?寻找一份合适的活干是否容易?劳动合同都签吗?
在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前,有些企业甚至出现了突然辞退员工、重签劳动合同等误解甚至抵触新法的现象。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替企业出谋划策,规避《劳动合同法》的培训机构。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对企业到底都有多大影响?能完全执行新《劳动合同法》的企业又有多少呢?
温州,一个轻工业经济发达的城市无疑是典型之一。它生产了中国25%的鞋、80%的眼镜、60%的剃须刀和80%的纽扣……全市332万的外来务工人员中有近200万人从事轻工业。对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温州企业来说,员工就是企业的竞争力,人事部常作为一个企业非常重要的部门而设立,每年春季的招工都摆在最首要任务。然而,今年温州一些中小企业的招工却开始观望、甚至迷惘而不知所措。
这部被称为“新劳动法”的《劳动合同法》,实施首年就在企业主和劳动者之中引发了持续的震荡。
劳动力丰富的中国,却在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出现了“用工荒”。
新华社发
有些加工企业拒绝订单压缩产能
3月1日,农历正月二十四。在温州某服装厂,往年早该开工忙碌的服装车间里依然空荡荡的。最多时候容纳300多人的厂房却只有50多人在岗位上工作。
“如果按新法,即使有订单我们都得关门。”对于从今年1月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劳资关系新规定,这位企业主颇感无奈地说,“企业必须为全部员工缴纳‘四金’,并严格控制劳动时间。为了提高企业效能,我只能拒绝利润较低的订单,还压缩了产能。”眼下大部分温州服装加工企业都没有招到足够工人。
据温州市副市长孟建新介绍,经过调查,按照新法规定,温州企业跟每个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后,交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各种支出,每年每人将增加近5000元。成本支出的增加,给一些小规模、低利润企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