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服装行业趋势分析
2008年行业面临结构性大洗牌。全球经济环境对出口影响进一步显现,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带来的成本和用工方面的连锁反应,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大等等因素,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更加严峻。同时,大企业通过产品结构升级、产业资源重组、梯度转移、品牌创新、渠道多元化、扩大融资等手段化解危机,取得企业的全面升级和发展。产业资源争夺将更为激烈。国内市场成为众企业力拓的焦点,国内市场升级伴随国内市场竞争升级,国内市场2008年的表现必将异常精彩。内陆地区成为产业发展新亮点,产业规模和市场规模都将进一步扩大,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的产业分工进一步明晰。在2008年产业调整期内,产业规模和生产规模不会有较快增长,而更多的优势企业将脱颖而出。
一、“二放二收”改变传统产业,“二放”显理性“二收”防冲动
(一)发展环境促成行业“二收”
一收产业规模;二收产量规模。
经过2007年较为明显的淘汰更新,服装行业企业总数量已经不像前几年那样快速增长,而是总体保持不变。在没有市场新的增长点出现的情况下,国内生产规模不会一再扩大。企业的进入和退出在市场需求和资源供给等作用下较以往更加审慎,企业对于扩张会更加理性。新劳动合同法实施直接拉动人力成本上涨并加大用工难度,无形中也将抑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扩大。另外,2008年,在全球经济环境对出口影响进一步显现,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带来的成本和用工方面的连锁反应,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大等诸多因素影响下,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更加严峻,中小企业关停现象仍将在一定时期内延续,外资企业撤离现象也不会就此止步,行业洗牌现象加剧。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已经不适合扩大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梯度转移将加速进行,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的产业分工进一步明晰。
“数量增长”时代已经基本结束。我国服装市场升级对产品供给数量的要求大大降低,大多数企业已经从产品营销,即:生产出大量库存在批发市场中等待销售的模式,转向商品营销,即:按照市场需求和订单需求具有较强计划性地安排生产和销售,个别企业例如:白领,已经走向文化营销,即:强调产品的形象、品味口碑和附加值,而数量要求反而下降。服装行业不会出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末期到本世纪初期出现的“大爆发”现象。出口数量在国际需求、国内经济以及产业发展和变革的合力作用下也不会出现“释放”现象。因此,2008年我国服装行业生产也将呈现收敛化趋势。
(二)行业突围“二放”势在必行
一放渠道网络;二放资本链。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品牌竞争仍将持续,企业在一线城市、省会和重点城市进行自营专卖店、商场自营专柜等投放的资金力度将会加大。但在这一领域部分品牌已经占有较稳定的市场地位,并且在这个市场层面上,海外品牌和外资企业更具竞争优势,因此,国内品牌必须进行渠道的纵深延伸,二三线城市甚至农村乡镇将成为大众化品牌渠道拓展的主要战场。针对城镇、农村消费的商业形态也将应运而生。
资本在未来企业乃至产业发展过程中起到越来越巨大的作用。在这个行业拐点之上,企业发展“不进则退”,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升级,企业升级需要资金,在银行信贷对纺织服装业从紧政策影响下,企业只有另辟蹊径,企业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的融资行为将比以往更加普遍。在这个阶段要防止“过热”倾向,应在市场需求客观条件下、在企业能够承担的义务和风险能力范围内谋求健康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