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纱疵—粗纱锭翼的创新
纺纱厂在应用闭式悬锭锭翼时,最头疼的是D类“积花纱疵”,在纺纯棉普梳时特别严重,个别厂甚至不得已将闭式悬锭改为开式悬锭来解决,但带来A、B类纱疵增加,粗纱机生产效率下降的结果,实非良策。
2、 “积花纱疵”产生的原因分析:
通过大量实验证实:D类“积花纱疵”产生的原因是闭式悬锭锭翼的结构所致,伯诺里方程告诉我们:理想气体在重力场中作恒定流动时,沿流线单位质量气体的位能、压能及动能可以互相转换,其总和不变。高速回转的悬锭锭翼其粗纱通道下管口与空气的相对速度达10m/sec左右,此下管口处的动能必然会转换为上管口的位能,在假捻器入口处形成负压,将包含棉尘在内的空气不断吸入粗纱通道,空气中的短绒、尘杂在锭翼高速回转的离心力及通道出口处水力粗糙管的作用下,逐渐积聚在下管口的外侧,此为D类“积花纱疵”产生的根本原因。由闭式粗纱锭翼的结构而言,上管口的负压必然存在,吸入含棉尘的空气不可避免,车间棉尘浓度低,粗纱通道的光滑度高,D类“积花纱疵”的发生就不明显,反之则严重。
锭翼压掌在纺纱过程中由内向外摆动:Φ150粗纱卷装压掌的摆动角约为36°,Φ135粗纱卷装压掌的摆动角约为32°,粗纱压掌导纱孔(钩)的位置也随之变化,我们希望粗纱在压掌导纱孔(钩)处的折弯角为钝角,并尽可能减少变化,以使纺纱张力和粗纱伸长率的变化减小,因此,压掌导纱孔(钩)的设计应兼顾压掌小、中、大纱的位置。目前,多数锭翼生产厂的压掌导纱孔为圆形,以Φ150粗纱卷装锭翼为例:从小纱时粗纱通道、压掌导纱孔及粗纱的相对位置分析,粗纱在卷绕张力及导纱孔作用下,位于粗纱通道内侧,运转中棉尘积聚在通道出口处外侧,卷装纺至中纱时,若粗纱机因故停车再开车,该积聚物便落入粗纱形成D类“积花纱疵”。中纱以后,压掌摆动导纱孔外移,较小的积聚物被带入粗纱后往往不易发现,若通道出口外侧积聚的棉尘较多,则该积聚物可能被粗纱带入而形成较长的条状“积花纱疵”,这就是中纱时易发生“积花纱疵”,而大纱无“积花纱疵”的原因。
通过以上阐述,粗纱锭翼无纱疵纺纱机理是:既然闭式悬锭锭翼在运转中将含有棉尘的空气吸入粗纱通道,棉尘积聚在通道出口外侧不可避免,则通过特殊的压掌设计,改变粗纱在通道中的运行位置,使棉尘随粗纱连续排出,变集中为分散,棉尘不积聚,也就避免了 “积花纱疵”的发生,这就是无纱疵粗纱锭翼简单、实用的纺纱机理。应当指出:个别锭翼制造厂将压掌的圆形导纱孔外移,期望减少小纱到中纱卷绕时棉尘的积聚,是一种顾此失彼的设计:因为导纱孔外移后,当粗纱卷绕至大纱时,粗纱离开通道在压掌导纱孔处发生“之”字形折曲,对纺纱张力及粗纱伸长率影响甚大,故不可取。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