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研究2007-2008》:纺织服装外企会撤离中国吗?
上海美国商会调查称?过半数外企认为中国正失去制造基地竞
争优势?近两成外企计划将部分运营由中国转移至其他国家。
《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研究2007-2008》认为中国正在失去作为制造基地的竞争优势。
日前,上海美国商会和博思艾伦咨询公司(BoozAllenHamilton,下称博思艾伦)联合发布了《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研究2007-2008》年度报告,根据其对中国境内66家外资全资或参股的制造商所作的调查,该报告称,作为全球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正逐步下降。
此次调查发生在2007年9月至11月间,由上海美国商会和博思艾伦咨询公司联合对中国境内66家外资全资或参股的制造企业进行抽样调查,其中,81%的受访公司为外资全资所有,10%为跨国企业和中国公司组建的合资公司。
报告称,超过一半的受访制造企业认为中国相对其他低成本国家,正失去其作为制造基地的竞争优势。另外有近两层受访企业表示他们已有明确计划将部分运营由中国转移至其他国家。
博思艾伦大中华区副总裁何德高(RonaldHaddock)解释说:“首先选择撤离的公司将是那些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主要就是纺织业、制鞋业等。”
考虑到此前国内沿海地区出现的大量纺织服装制鞋工厂停厂,及不久前闹得纷纷扬扬的部分韩资纺织服装企业为恶意避税、工人工资等问题而集体撤离中国的事件,此份报告引起国内制造业的关注,尤其在纺织服装制鞋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国内众多纺织服装制造企业出现了经营难以为继,及部分加工工厂正在失去海外订单等现象,此份报告的出台及其客观的调查方式对国内纺织服装制鞋等行业具有借鉴指导价值。
报告显示,中国境内外资企业正面临着每年7%—10%的成本增长。在这些被访公司中,70%的受访公司认为竞争力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币升值,52%的公司指向工资成本上升,其中白领经理和蓝领工人的工资年平均上涨幅度分别为9.1%和7.6%。
加上成本上涨的同时,中国在物流基础设施、贸易环境、技术可获取性、管理能力以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等方面的不足,这些都极大削弱了中国对于外资制造商的吸引力。
而在占总数17%的明确表示计划将部分运营由中国转移至其他国家的受访外资制造商中,63%将替代目的地选择在越南,37%选择在印度。其他受关注的移址备选还有泰国、马来西亚、巴西等。由此,东南亚地区已成为中国“世界加工厂”的主要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