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奔腾式升值 鞋企求生上演生死时速
3月10日,海关总署和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我国出口增长仅6.5%,是6年以来最低水平。贸易顺差同比重挫64%,为85.55亿元,最近一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
中国出口到底发生了什么?尽管前不久的雪灾和美国需求疲软构成了出口增速触底的原因,但回顾经济走势,我们不难发现,自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人民币已经走过了2年半的单边升值路程。中国出口总额增长率从2004年的35%逐年下降至2007年的25.7%,制鞋、家具等行业出口增长也分别在2006年下滑了约11%和6%。
人民币近期加速升值,极大消解了外向型制造企业的出口意愿,维持中国出口竞争力和贡献率的成本将越来越高。
在温州,得知记者要去鞋都,出租车司机噗嗤笑了一声,懒洋洋地发动了汽车。他盯着前方,自顾自地说:“鞋厂有啥好采访的,温州有4000多家鞋厂,那些做出口的,卖得越多赔得越多。”
司机沉默了一会,汽车已经驶入城市干路,像是为了证明什么,这个戴眼镜的中年人突然微微转头,一字一板地说:“我以前就是一个鞋厂老板,赚不到钱,不如来开出租车。”
这天正是2008年3月3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达到7.1058的历史低点,这让很多外向型企业奄奄一息,在苏州、萧山、广州和深圳,我们不断耳闻目睹这些面临生存压力的企业。
人民币的飞速升值已经将推动中国经济和贸易20余年高速成长的这些企业逼到悬崖边,在他们生死悬于一线的同时,人民币还在继续升值,汇率中间价即将突破“7”的整数大关。“破7”意味着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近16%,这将使包括纺织、电子、家具、轻工等多个行业濒临绝境,他们或者利润趋近于零,或者已经开始亏损。
人民币单边升值已经持续两年多,“破7”不仅标志着升值步入最快速的阶段,也是大量外向型企业利润彻底蒸发的临界点。我们采访中接触到的企业,超过九成对人民币快速升值一筹莫展。
“7限”将至,人民币升值的沉重打击开始发酵,少数求生欲望强烈的企业开始锱铢必较地压缩成本、处心积虑地营造品牌、寸土必争地与海外客户讨价还价。然而在种种条件反射般的对策中,几乎见不到研发和技术革新的影子,因为现实没有给他们以技术积累的时间。
中国外向型制造企业没有任何喘息的余地,期待他们完全理性地走向产业升级实际上是一种奢望。他们头上先是悬着出口退税、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涨价等利剑,如今又多了人民币升值“破7”,这无疑等于在飞驰的汽车冲向山崖时又踩了一脚油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