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上海口岸对外贸易走势的展望
入世以来,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逐渐增多、影响力度日益增强。同时,党的十七大以后,我国的经济改革进入攻坚阶段,随着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暴露,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内部因素也更为错综复杂。综合我国对外贸易的内外部影响因素,针对上海口岸对外贸易的具体特点,展望2008年,上海口岸进出口发展形势将呈现以下特点:
(一)出口方面:4重因素导致明年出口增速小幅回落
2008年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总体平稳,上海口岸出口延续快速增长势头具有良好的内外环境支撑。但主要出口市场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宏观调控抑制出口动力、人民币升值削弱出口竞争力和贸易摩擦升级增加出口难度等四重因素并存,加之近年出口高速增长累积的基数加大,预计2008年上海口岸与全国出口总体走势基本一致,都将呈现高位减速格局。而考虑到口岸贸易构成、市场分布以及商品特点等具体情况,上海口岸出口的抗风险能力相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预计口岸出口增速的回调幅度将小于全国平均幅度。具体表现为:
一是美国次贷危机推高口岸出口增速下行风险
受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影响,美国经济下行风险骤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由此将2008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调低1个百分点,降至1.9% [1]。2007年以来,美国虽退居我国第2大出口市场,但其经济冷暖仍是影响我国出口增势的重要因素之一。央行研究表明,美国经济增长放缓1个百分点,我国出口将会下降6个百分点[2]。在此背景下,作为占据上海口岸23%出口份额的美国市场,其经济增长放缓将拖累口岸出口增速下滑。
但另一方面,近年来美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引领因素趋弱,多元化作用渐强。得益于明年欧元区、日本、东盟及“金砖四国”[3]等主要经济体发展总体稳健的基本面并未改变,美国次贷危机后,IMF预期2008年世界经济仍将延续4.8% [4]的温和增长态势,美国因素对我国出口的负面冲击相对减弱。特别是,除俄罗斯外,上述主要经济体在上海口岸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均高于全国平均。其中,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市场高3个百分点左右,新兴市场高0.1-0.5个百分点之间。考虑到上海口岸出口市场结构与全国总体情况不同,美国次贷危机造成的出口减速风险相对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是密集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紧缩出口能力
2007年以来,为抑制贸易顺差的过快增长势头,国家密集出台了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加征出口关税、抬高“两高一资”行业准入门槛、扩大加工贸易限制类出口产品范围、调整利用外资政策和收紧银根抑制投资能力等系列宏观调控“组合拳”。由于过去单纯鼓励出口的政策导向被叫停,出口导向型企业的出口利润随生产成本上升而受挤压,抑制企业出口增长的能力和热情。前11个月全国和上海口岸的出口增幅同比分别回落1.3个和2.6个百分点,表明宏观调控措施的效果正在初步显现。由于经济政策传导需要一定时滞,随着宏观调控效应的继续释放,且不排除明年调控手段和力度进一步加强,预计2008年上海口岸出口增幅仍将处于下行通道。
同时,密集出台的紧缩出口政策对“两高一资”产品的调控力度和影响较大。这部分产品在上海口岸出口额中的比重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前11个月,上海口岸钢材出口额占口岸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9个百分点;钢坯、硅铁的口岸出口合计值为0.4亿美元,仅是该2项产品全国合计值的1%。而粘土、萤石、重晶石、滑石4种矿产品的口岸合计值更仅为0.1亿美元,而同期全国的出口合计值达到9.4亿美元。
此外,上海口岸背靠跨国公司聚集的长三角地区,43.2%的出口份额来自外商独资企业,这一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个百分点,大型跨国企业在华项目是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目标明确,很难因宏观调控而发生根本改变。因而,综合出口产品结构和出口主体特点,未来上海口岸出口受紧缩政策的负面影响会相对弱于全国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