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会企业搬迁改造聚焦:搬迁不是简单"复制"
我市历史上规模最大、涉及企业数量最多的一次省会企业“集体搬迁”已拉开大幕。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并给予厚望,期待我市工业经济能藉此实现新的腾飞。然而,有关专家提醒说,企业并非“一搬就灵”。企业走出城门,也需打开思想大门,人换思想马换装,在转型升级中开辟更广阔的新天地。
搬迁就得“脱胎换骨”
场景一:老纺织厂棉二,历经几十年风雨洗礼的厂房仍然刻录着人们对“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记忆。当年“现代化”的车间今日已显逊色,产自不同时代的纺织机器隆隆作响,其中不乏陈旧的“老爷车”,潮湿闷热的空气中飘飞着细小棉花毛,不时往人们的头发上粘,甚至往鼻孔里钻。
场景二:新建“恒新”公司,偌大的钢架结构车间内明亮、整洁、空气清新,拥有目前国际最先进的清梳联、精梳机、卡摩纺、自动络筒机等现代化设备,尤其是在细纱车间,几百台机器整齐列队,飞纱舞线,蔚为壮观。
这两个生产场景是记者日前在采访中采撷的。或许这就是位于我市主城区内老纺织企业的今天和明天。
随着我市龙头纺织企业常山股份“整体改造、优化升级项目”的实施,该公司旗下历史悠久的棉一、棉二、棉三、棉四、第五分公司都将搬迁到我市正定县重点建设纺织服装基地。“这次大规模搬迁不是单纯的搬迁,而是要以‘恒新’为样板,进行整体的资源整合、优化升级,将来不再分什么棉一、棉二等,将打造出一个全新的现代化的常山纺织工业园!”常山集团、常山股份董事长汤彰明多次表示。
常山股份“整体改造、优化升级项目”已列入“河北省重点产业支撑项目”,也是我市“五大基地”之一的纺织服装基地建设的“重头戏”,首期项目去年底已开工建设,今年底首批600台设备将投产试车。项目整体完成后,将形成纱锭80万枚,无梭织机4100台,针织圆机200台的生产规模,装备水平达到国内目前先进水平。年产各种高档纱线9.5万吨,高档服装面料1.5亿米,针织服装面料9000吨,销售收入达65亿元,实现利税14亿元。
看来,我市的老纺织企业彻底“脱胎换骨”的日子指日可待。
在“位移”中提升整体产业优势
纺织产业要凤凰涅 ,其他产业也期待以搬迁为契机振翅高飞。
有人说,和平路一带是石家庄市现代工业的“摇篮”。位于主城区的工业企业成就了石家庄这座年轻省会城市的崛起,使昔日的石门小镇成长为工业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