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资鞋革企业海外疾进
在此背景下,温州出口增幅也出现少有的下降。据统计,今年2月温州市出口额6.9亿美元,同比减少17.91%。其中,鞋类、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同比分别下降了24.54%和35.95%。从数据分析看,海外温州人拉动出口效应在明显减弱。
中国商品失去竞争力的同时,也让温州商人此前崇尚的境外商品城,遭遇了前所未遇的打击。
自1998年温州人建立了首个境外中国商城——巴西圣保罗中国商城至今,温州商人先后在喀麦隆、俄罗斯、荷兰等众多国家建立了15个境外“中国商品城”,共有400多家温州企业进场经营,截至2006年共带动国内商品出口25亿美元。
“杀价太厉害,市场已经做烂了。”吴建海表示,他们现在的主要精力不是想把商品城做的有多大,而是向上游相关产业转移。
卖不如建
“如果不走出去,我们早就死掉了”
靠卖商品看来是难以为继。吴建海在几年前就写了一份“中国企业境外建厂”的应对报告,递交给了中国驻喀麦隆大使馆。
在这份报告中,吴建海认为在中东、非洲、南美等发展中国家,轻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中国中小企业大有可为。“中国企业技术是成熟的,机器设备是现有的,而在国内他们则没有多少伸展的余地。”吴建海说。
这一点得到了温州一家鞋革企业老板的认同。“如果不走出去,我们早就死掉了。”这位老板说。事实上,在境外建厂潮流中,在外温州人“经营升级”和国内温州企业“走出去”同时出现,这两股力量交织在一起,由此出现温州资本突击海外的“集群式”爆发。
目前在众多发展中国家,温州人至少拥有上百家企业,产品主要分布在鞋革、机电、汽摩配等轻工业领域。在欧美发达国家,温州企业主要通过并购进入当地市场,如哈杉鞋业并购意大利WILSON(威尔逊)制鞋公司等。
温州资本不仅仅在鞋服等传统产业上用力,同时也瞄上了高科技和文化产业。如温州正泰集团将在西班牙加利西亚投资1.2亿欧元,建设一座欧洲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厂,温商王伟胜也购得阿联酋国有电视台阿拉迪尔卫视等。
吴建海也不再满足开个商店、办个厂,正考虑在非洲建立工业园。他透露正和非洲某国谈一个占地约100公顷的工业园项目。“这样企业才能甩掉税收、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上涨压力,同时也可解决当地税收和就业问题。”
事实上,目前温州企业在俄罗斯、美国、越南已有3个境外工业园区。
在目前商务部19家中标的境外合作区中,温州企业就占据两席,分别为温州的浙江协力皮革公司、四川乾盛矿业公司和海亮集团共同投资1.05亿美元的越南龙江工业园区,温州康奈集团与黑龙江东宁吉信工贸集团共同斥资20亿元的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