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资鞋革企业海外疾进
南来北往,东征西讨,温州资本的动静观瞻,一向令国人侧目。如今,他们抱团兵发海外,或克隆小商场坐地甩货,或招兵买马建园开矿,财大气粗者更是炒房炒到中东,动辄投资百亿买岛建房。其间,不乏赚得盆满钵满的发迹传奇,亦有断臂求生的惨痛经历,但或赢或输,都洋溢着一种令人感奋的激情,其投资效率也令人安心,毕竟是自己的身家——这就是民间资本的魅力所在
未来两个月里,30多位温州企业老板将开始他们的东南亚之行。他们将先后考察3个获商务部中标的境外工业园区——越南龙江工业园区、柬埔寨罗勇经济贸易合作区、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区。这些老板是温州市外经贸局组织企业前往境外考察的第一批。
“现在企业希望政府多组织去境外考察。”温州市外经贸局外经处叶毅说,这次“东南亚之行”报名要去考察的企业家达70多人,基本都来自鞋革、纺织、服装、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
在国内生产成本上升、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等多重不利因素驱使下,近两年温州资本开始“移师”海外——在境外建立加工企业、工业园区,以及进行能源资源、房地产开发。
据温州市外经贸局统计,2006年至2007年,温州共153家企业在海外设立公司,约占自1986年以来20年总量的1/3。
“温州资本又一次走在全国最前面”,温州市委政策研究室调研员、温州大学教授马津龙认为,温州资本的国际化,延续了温州民营经济的先发优势,“温州模式”考量标准正由GDP向GNP转变。
商品城断臂求生
“杀价太厉害,市场已经做烂了”
“相差太大了”,谈起10年前后的生意,喀麦隆华侨华人工商总会创始人之一、喀麦隆“中国商城”董事长吴建海感叹说。
1994年,温州人吴建海来到喀麦隆销售中国的商品,5年后在喀麦隆最大城市杜阿拉商业中心创建“中国商品城”,开辟店铺专供中国商人租用出售商品。“那个时候,我们是发一个集装箱商品,就能赚回一个集装箱,钱是翻倍赚。”他说。
但好梦已不再。吴建海说现在鞋子、服装这一块,海外销售的利润只有20%左右,有人发货不对口,甚至还亏本。
利润急剧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产品过于饱和,这些产品大部分来自中国。“杀价非常惨烈,提价也非常艰难。”吴说,他的一些亲戚在西班牙等国做买卖,也面临同样的情况。
这的确是普遍现象。南非温州同乡会会长黄建文说,目前“中国制造”的廉价服装、皮鞋、百货遍布南非超市,其利润率已不足8年前的1/10。
吴建海、黄健文都认为,中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不再吃香”。“再卖这些产品,就没什么名堂了,仅仅只比打工好那么一点。”黄健文说。
为寻求成本更低的商品,黄健文的南非的合作伙伴纷纷放弃与中国商人合作,转向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