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技艺濒临消亡 蚕乡收个老式缫丝机都很难
谁来传唱蚕花谣丝绸专家跟时间赛跑提出为“蚕桑丝织”申遗
对于渐行渐远的民间遗存,留恋的不仅仅是这些老艺人们。“我们希望能够多找到像娄金莲这样的老艺人,把这些非物质口头文化遗产记录下来,如果不抓紧,真的来不及了。”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从今年初开始在浙北收集桑蚕丝织的文化遗存。调研收集工作似乎变成了一场和时间的赛跑,“现在从农村里收一个老式的缫丝机都难。”
蚕乡丝府蚕丝文化渐退
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赵丰在这场赛跑中努力地奔跑着,带着更多的焦急与无奈。“目前我国大量蚕桑丝织传统技艺及相关风俗都处于一个濒危的状态。如在我省,受到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影响,大量桑地被改作它用,年轻人不再养蚕,国家正在实施东桑西移的计划,历史上的蚕乡丝府无法保留传统的民俗,而新开辟的蚕桑基地只把它作为一种产业,不可能来保存传统文化。其他相关的传统生产技艺在工业化的冲击下也需要保护。”
人大代表为蚕桑丝织申遗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赵丰建议,要将“中国蚕桑丝织”申报世界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多代表的支持。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市长蔡奇认为,类似蚕桑丝织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因为缺少系统的保护而日益衰落,现在不仅要大力提倡送文化、种文化,更要有意识地挖掘文化。
杭嘉湖三市市长支持申遗
“我们非常希望蚕桑丝织作为一个整体,从它的传统技艺、特色产品、它的风俗等作为一个系统保存。”这个建议得到了很多代表的支持,杭嘉湖三市的市长以及中国美院院长都在建议上签了名。
赵丰认为,应将现有的中国蚕桑丝织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确定一条主线把同类型项目进行捆绑申报。具体而言,应以浙江省杭嘉湖地区和江苏省苏南地区为核心,联合其他相关地区如广东、四川、新疆等地一起申报。申报内容应以蚕、桑、丝、织、染、绣等全过程中的传统生产技艺为核心,包括文化习俗、民间说唱和舞蹈等。他建议由国家文化部委托浙江省和江苏省等相关省市共同商议,组织全国性的申遗班子,并尽量争取在今年内推荐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