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C:折射中国服装模式之变
开栏语:2008年,在中国服装历史上将书写怎样的一笔?它的辉煌是否如我们所料:北京奥运的召开,中国改革开放30年,恰逢其时,中国服装将有怎样的创新?它的困难是否如我们所料: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正处于产业提升的阵痛期,面对国际、国内不可预测的经济变量增加,从美国次贷危机到中国产业的升级换代,从人民币升值到劳动力成本提高,如此的高压下,中国服装怎样作为?
3月31日的下午,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2008)告别了前三日的人潮涌动,已经步入了尾声。从二楼新闻中心的落地窗俯瞰下去,各个展台的撤展工作已全面铺开。
经历好事多磨后,首次移师新馆,首次展期合二为一的CHIC2008顺利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在2008这个被业内称为中国服装产业“阵痛期”的年份中,作为开年最为重头的服装服饰专业展会CHIC2008不仅承载着展会自身的提升与发展,更承载着人们对于这个产业,对于中国服装品牌生存现状的一种关注。
产业高压下的创新
“你们觉得展会如何?”该展会贵宾会议室中,CHIC主要负责人之一——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大鹏迎头就问。尽管面带倦容,但是此时的他却显得颇为兴奋。
的确,经过新展馆配套设施、周边交通、人员餐饮等一系列外在问题的爆发困扰后,绝大部分的参展企业能够在展会上取得实质性的成效,作为展会的主办方负责人,陈大鹏的兴奋在所难免。在陈大鹏看来,展会的成功不仅是展会功能形态的变化,更是中外服装品牌间的合作、协作模式的变化。
与以往只希望接到欧美订单不同,在CHIC2008上,部分中国服装企业成为合作中的甲方,开始下单采购来自意大利、法国、印度等国的服装、服饰类产品。本土服装企业在几年间经历了从做OEM、ODM到去采购别人的成品,这也从一方面说明欧美中小企业进驻中国市场已不再拘泥于在华开设自营店或者寻找中国代理商的旧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