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产业在转型中寻求蜕变
面对突如其来的全球制造业再次迁移浪潮,我市很多中小企业几乎措手不及。这一天,与此相距几十公里的东升镇葵兴大道一家出租户,也发出了同样的叹息。张先生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从江西来到东升,在这里打工,然后买了房,成了“包租公”。“原先都是一些皮具厂、五金厂租的。似乎在一夜之间,关的关,走的走。这边一片几乎都空了。”
“太突然了。这两年市场变化太快,我们根本反应不过来。”从去年底以来,民众一家印染厂的林老板就吃不好睡不安,他的厂里有员工100多人,客户主要是中国台湾和韩国的一些纺织企业。“2006年我们做得非常红火,订单排到了去年下半年。然而,也正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单子就不好接了。”林老板说,现在像他这样的小厂日子都不好过,“倒闭、迁走的小企业约有一成多”。他们每个月只能接一些零零散散的小单子,勉强把工人的工资打发掉。“我们还在观望,下一步可能会扩大产能拼一拼,也可能迁到江西、福建去。”
据市发改局一项调查:2007年,我市共有1599户企业办理注销、停业,占我市企业总数的10%左右。其中,外迁企业20家,外迁和关闭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灯饰配件、五金、家具、玩具、皮革、塑料、食品饮料等传统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型加工企业。
据相关人士分析,与深圳、东莞等地企业大量外迁不同的是,我市并未出现企业关闭、外迁潮。目前我市企业总数达到15万多户,歇业企业影响甚微。况且2007年全市新增加企业4401户,减去同期注销、停业的企业后净增2802户。不过,从1-2月份数据看,我市工业生产和外贸出口均出现下滑,表明新增企业订单数量较少,不少企业在观望徘徊中。
突破焦虑
技术升级是企业解困“良方”
经营的压力让勉强维持印染厂的林老板焦躁不安,春节前他跟着朋友去越南进行一番考察。然而,越南之行并没有给他带来希望。“大家都说越南的劳动力成本低,可是这么多企业跑去越南,那里劳工短缺现象也开始出现了。而且由于语言不通,越南人不好管理。我一些朋友搬到那里,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我估计他们做几年也会走。”
对于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迁移策略,沙溪通伟电脑车花制衣厂的容静昀也不认同。“搬出去就能解决问题吗?搬厂子不像搬家,是件费时费财的事情。而且复杂的后勤网络需要通过多年努力才足以支持一切所需。”在她看来,要找到一个像中山这样纺织产业链条如此成熟和完备的地区,从目前来看几乎不可能。“比如说,我要买一种拉链,不用跑到深圳或广州去,打个电话,就有人送上门。补给线拉得太长,对我们企业来说将是致命的打击。”
“在粤西、粤北以及江西、湖南等地,企业面临的劳动力成本上升、电力短缺等问题同样存在。”容静昀说,在这些地方频繁的动力和水源短缺意味着企业得独自为此提供昂贵的后备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