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珠三角制造业遭遇高成本之痛
“陶都”产业转型的阵痛
作为珠三角经济的四大核心之一,佛山是全国最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其地位无可取代。一直的数据显示佛山陶瓷占据着全国60%的市场,更有业者透露佛山有1500条陶瓷生产线,400多家陶瓷企业。佛山更是将“千年陶都”作为对外宣传的口号。
实际上,与东莞类似,佛山也面临着支柱产业内外交困的局面。
危机中的“珠三角”积蓄转型能量
■ 珠三角采访手记
2008年3月中下旬,珠三角企业的招工潮刚刚过去,然而几乎每个工厂的门口都以巨大红色条幅写明“本厂大量招工,福利好,待遇高”。很显然,过去的一个多月,珠三角用工缺口还在继续。
专家告诉记者,珠三角的四大区域经济支柱是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其中,佛山、东莞两地是典型的珠三角加工贸易出口基地,两地原料来自进口,劳动力是内地打工者,产品则出口海外,其中佛山以陶瓷业为产业支柱,而东莞则行业庞杂,但是投资方以港资和台资居多。
若想摸清珠三角企业经营的真实状况,摸清东莞、佛山两地方可窥豹一斑。
此后半月内,记者在珠三角各地穿梭,所获仍不过是珠三角全貌一斑,但透过这些具有代表性企业所反映的问题,你似乎已能够触摸到珠三角转型前夜的业已萌动的转型力量。
东莞台升家具,世界第二大家具企业,因为产品全部出口美国,而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销售不旺。反之,由于国内产业升级的压力,国家对家具出口政策已经调整,原来的高退税率已经降低;人民币升值已破“七”,还将升到哪里去,台升心里没底;人员工资在涨,工人在闹情绪,熟手也越来越难找。
台升的出路呢?如果将台升搬到越南,十年后越南成本上升,台升往哪里去?迁往西部省份呢?家具的物流成本太高,搬到广西将导致台升的物流成本增加三倍,搬迁内陆,台升也承受不了。
危机之下,有些承受不了压力的企业采取极端手法,老板扔下倾注十余年心血的企业卷款而走,厂房、设备、员工、存货以及苦心经营的商誉全部甩手而去,单留下种种疑惑和不解。
佛山也一样,产业支柱陶瓷业给佛山带来了滚滚财源也带来了大量的污染。所有人都知道这种污染企业需要转型,然而怎么转是一个需要争论的问题。
把佛山的制造业外迁,佛山只成为一个服务业和设计业云集的总部经济是否可行?佛山陶瓷制造业迁走之后,佛山还剩什么?会否空心化?各方仍在争论。
乱局之下,自有人寻得发展的机遇,记者在珠三角采访的同时,数千公里之外的四川已经全省动员准备做好珠三角企业的大搬迁,而江西的一个政府官员也正在考虑引进佛山的先进陶瓷企业。
三十年前,中国经济改革的最前沿在珠三角;三十年后,一个时代的缩影、一种萌动的转型力量似乎正在酝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