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企业大面积巨亏 浙江模式遭遇新考验
据浙江省经贸委监测,1~3月8大类重要生产资料价格在高位运行。3月底,煤炭市场均价572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10.9%;成品油市场均价6728.2元/吨,同比上涨12.8%;钢材平均批发价5491.4元/吨,同比上涨47.4%,春节后出现一波急涨行情;有色金属市场均价10.4万元/吨,接近2006年的最高位。
一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2%。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差价,从去年底的2.9个百分点扩大到6.9个百分点。原材料价格全面上涨,因生产能力过剩导致“高进低出”格局的长期维持,这对依赖外部原材料的浙江省工业的影响大于全国,相当部分生产加工企业不堪重负。
浙江模式遭遇新考验
“今年来工业产销增幅明显回落,主要是出口不振所致。”这份由浙江省经贸委起草的文件称,目前许多出口企业面临的不是发展问题而是生存问题。
与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相比,一季度浙江进出口增幅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出口增幅分别下降3.4和1.7个百分点,进口增幅则分别下降12.6和1.5个百分点。
杭州海关数据显示,浙江规模以上企业出口 交货值2046.2亿元(人民币),增长12.8%,同比下降13.7个百分点,创下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同期最低的记录(近年均在30%左右)。出口 交货值对工业销售产值的增长贡献率,由去年同期的26.7%降至16%。
而在国家控制“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性)产品出口的政策影响下,一季度浙江冶金业出口 交货值仅增长4.3%。其中钢铁产品出口 交货值下降5.5%,而去年同期是增长97.4%;有色金属产品出口 交货值增幅同比回落63.1个百分点。
而对于工业、出口形势均不乐观的现状,浙江省有关部门深感忧虑。
2007年起,浙江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明显低于江苏、山东等省市,一些指标甚至低于全国,发展步伐已明显放缓。
浙江省发改委一位官员表示,浙江经济面临两大问题:首先,工业产业层次偏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子不大,基础原材料和高技术产业发展不足,缺乏新兴产业的强力支撑;其次,是长期沿袭粗放的、要素驱动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经济发展付出的代价过大,在新的发展条件下受到严重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