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企业大面积巨亏 浙江模式遭遇新考验
4月16日,本报记者获得的浙江省经贸委的一份《一季度浙江省工业和贸易经济形势分析》显示,该省工业和贸易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和压力。
今年1~2月,浙江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8个百分点,排在25位;利润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规模以上企业的亏损面达26.1%;亏损总额64.8亿元,同比增加71.3%,“表明当前困难较重的企业量大面广”。
据悉,浙江省石化、纺织、通讯、电子设备制造等已出现全行业亏损趋势,部分行业龙头企业,例如镇海炼化1—2月高亏12.7亿元,而杭州摩托罗拉、东信移动和东芝信息的产值分别下降64.16%、39.9%和40.8%。
“要防止经济增幅回落过猛、过快、过广,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浙江省经贸委主任汤黎路这句评价,尤其令人关注。
多行业亏损
今年浙江经济开局异动,一季度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1681.2亿元,增长13.5%;1~2月利税总额370亿元,增长10.3%。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工业增加值和利润总额增幅分别回落了4.1个和30.1个百分点。
部分受损行业和企业陷入困境。最突出的是石油加工业。在原油价格大幅震荡下,化纤制造业1~2月利润从去年同期猛增157%落至净减8.5%。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2月主营业务收入和1~3月出口 交货值的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38.2和33.8个百分点。
据浙江省统计局抽样调查显示,一季度浙江工业综合景气指数为126.3,分别比上季度和去年同期下降16.8点和21点;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9.5,分别比上季度和去年同期下降12.4点和23.29点。
“通货膨胀是当前经济运行的首要危险。”浙江省经贸委有关人士称,各界对本轮物价上涨的性质和压力普遍低估。今年一季度,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1%,创三年来新高,与1995年来同期最高点的2004年的13.4%相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