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的奥运“服装”战
赞助商对运动员的赞助都是排他的。与耐克签约之后,刘翔就不能再穿其他品牌的服装,即使穿,也要把对手的商标撕掉或者遮挡。王奇告诉记者,不仅是刘翔,包括李宁的赞助队,肯定都会想一定的办法避免这个冲突。据了解,李宁公司已经在与运动队进行沟通,例如不能在采访中提到阿迪达斯等。
不仅是奥运赛场上,近几年服装赞助越来越多的看上了场外的力量。比如此次的李宁,赞助奥运频道主持人出境记者的服装,使得现在只要打开央视奥运频道,就会看到李宁的Logo。尤其这次奥运圣火采集仪式上,奥运频道主持人在镜头前让李宁出尽了风头。而在奥运期间场上的拉拉操表演服装,也正成为匹克等几个品牌争取的目标。
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形象景观处四级项目专家高雪梅告诉记者,在观看现场如果观众身穿北京奥运会赞助商明显竞争对手的服装,也会被奥运会的志愿者用随身携带的不干胶粘住。
体育迷更容易接受所关注球队或明星所采用的装备品牌,因此作为体育产品生产厂商来说,历来重视的“借势”并不会因而却步,因为赞助商并不仅仅为了传播品牌Logo一个目的。
奥运服装争夺:不仅仅为了品牌传播
作为体育迷,最关注的还是运动员在赛场上的一举一动。他们的比赛服也因此成为最容易流行的体育装备。当我们看到伯纳乌体育场满眼的23号白色球衣时,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贝克汉姆转会中,球衣收入也会成为俱乐部收益中重要的一项。
在足球场上,交换服装是比赛的传统。球员往往会主动和自己尊敬的对手交换球衣。而对于众多热爱体育的青少年来说,穿上自己心爱的球队的服装是他们的追求。球衣对于球迷来说不但是一件衣服,更代表着自己的立场和主张。
同样,每届奥运会服装不仅是奥运会的一个看点,也会成为一件重要的收藏品。但这些衣服在市面上是买不到的。对于身穿它的运动员、工作人员来说穿过之后就可以得到它。通常在奥运会后,在网上,很多人都会把奥运服装拿出来进行交换,奥运服装早已成为体育收藏迷的热门藏品。
对于奥运服装而言,这个空间不仅仅是商家品牌营销的舞台,之后衍生产品的销售则更是直接的动力。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