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利因素众多 威海服装加工企业举步维艰
与赵先生相邻的一家服装企业,年后一名工人都没招到,30多台缝纫设备闲置在厂房内。为了养家糊口,夫妻俩接到订单自己干,实在忙不过来,按照每小时6元的价格从社会上请帮工。4月10日,记者路经该公司时发现,他们在厂房外已悬挂起“此楼对外租赁”的红条幅。
春节过后,张村镇一家服装公司倒闭,400万元的设备只变卖了68万元;4月1日,威海东联时装有限公司老板一夜间蒸发,公司被法院查封;4月8日上午,记者在高区采访,先后发现3家服装企业人去屋空......
记者了解到,在服装企业相对密集的高区,仅去年就有100多家服装企业被注销或吊销。
国内有专家预计,2008年,全国纺织服装行业将有25%至30%的企业退出市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杜钰洲会长表示,纺织服装企业两极分化的趋势正在加剧,其中8.9%的企业利润占了全行业的39%,2/3的企业处于亏损边缘。
煎熬源自“内忧外患”
“出口服装加工企业主要利润来自出口退税。”4月6日,市区一家服装公司经理告诉记者,自2004年以来,国家先后两次调整出口退税,使出口退税率由过去的17%下降到11%,大幅压缩了服装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
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也压得服装出口企业“透不过气来”。
“据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个百分点,出口1美元约少结汇0.08元。”10日下午,威海某服装贸易公司负责人说,企业对人民币升值的承受能力已趋近极限,但外商的心理逾期却始终停留在过去的水平。
两年前,一件上衣的加工费为1美元,今年仍为1美元。这名负责人说,由于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即使国外订单利润空间一再缩少,仍有部分企业争着抢着承接订单。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