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耀:特许经营模式迫切需要制度建设
4月17日至21日,第十届中国特许加盟大会暨加盟展会在北京举行。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统计数据,从1997年特许经营模式落地中国开始,截至2007年底,特许经营企业领域成熟的特许体系/业态已经超过2800个,加盟店铺近23万个。2007年5月1日,《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开始实施,特许经营模式正式进入制度化、规范化发展阶段。
在特许加盟展会上发现,在特许经营领域,“十年老号”都属罕见。十年来,这一领域的竞争与淘汰,可谓沉沉浮浮。就特许经营的十年发展史采访了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理事、中国商业联合会洗染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张荣耀。
记者:中国特许经营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
张荣耀:中国特许经营大致可以分为这样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特许经营最大的竞争力是“人无我有”,因此,它的核心内容是独有配方、技术和专门设备,注重实用。
在第二个阶段,特许经营开始形成“品牌竞争力”。在广告宣传、模式更新、资本推动等力量的刺激下,特许经营的品牌扩张非常快,随处可见,知名度很高,可谓家喻户晓。现在,国内的特许经营体系多处于第二阶段。
现在,已经有很多特许经营体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品牌危机”,这样的危机推动特许经营开始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就是注重特许经营体系/业态的制度建设。这样的制度建设涉及企业产权、资本结构、信息化、团队建设等多个方面。
记者:无论是普通消费者和特许经营投资者,最看重的就是它的品牌号召力。为什么特许经营会出现“品牌危机”呢?
张荣耀:危机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特许经营这样的品牌扩张力非常强劲,“跑马圈地”的速度甚至超过了经营者的预期。“连锁是否锁得住”成为品牌拥有者最大的困惑。这些年,不断出现这样的案例:特许经营业态的分公司实际上成了独立公司,财务不透明,现金流不好管理。
其次,特许经营体系的盈利模式一度被夸大,成了圈钱和投机的代名词。在特许经营领域,“八个月收回投资”、“不收加盟金、权利金、保证金”(专业俗称“三金”)这样的口号到处可见,但是,高回报意味着高风险,没有稳定的增长模式,特许经营只能是“城头变换大王旗”,品牌拥有者只能几年就搞一个特许经营体系,这样的做法不能不说是对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