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的滞胀局面已经出现
金融危机加剧通货膨胀
《第一财经日报》:请你解释一下,为什么金融危机和通货膨胀相关?
古德哈特:2006年以来,商品价格经历了近几年来前所未有的上涨。比如说,粮食作物的价格从那时起就进入了上涨通道。这种情势引发了大量的投机行为,从而增加了对粮食等大宗商品的需求。在大量需求刺激下,商品价格上涨;与此同时,反向投机行为,即售出这些大宗商品套现的行为,也抑制了商品价格的过快上涨。
然而,次贷危机的爆发打乱了这一进程。由于流动性降低,投机商难以从银行那里获得贷款,从而中止了反向投机行为。例如,几家美国谷物投机商由于难以在下一季收获前获得银行贷款而进入破产程序。
总之,次贷危机的爆发导致了流动性不足,进而引发了投机商们跟风似的囤积行为。这个进程加剧了本已存在的通货膨胀。
《第一财经日报》:为了刺激经济,美联储持续降息并令美元贬值,这是否也加剧了通货膨胀?你对此如何评价?
古德哈特:如果是我站在那个位置上,可能也会作出相同的决策。毕竟,这种做法释放了流动性,而这是当前危机的根本性问题。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这样做是很危险的:第一,降息增加了通货膨胀的预期。第二,美元贬值与通货膨胀可能是紧密相关的。值得注意的是,自从2007年以来,反映商品价格的高盛指数与反映美元汇率的美元/欧元比率就一直呈难以置信的高度相关关系。
因此,虽然美联储的做法释放了流动性,可能对解决危机有利,但是要提防其不良后果。
《第一财经日报》:那么,各国财政和货币当局应该如何应对危机?
古德哈特:对于财政当局来说,现在面临的紧要威胁是商品价格的上涨,尤其是与民生相关的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需要采取转移支付和其他财政措施以保证吃饭问题。
这样的努力的背后,是货币当局以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实行控制。对于美国来说,抑制下滑过快的汇率也是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反周期监管无力助推金融危机
《第一财经日报》:当前的金融危机暴露了发达国家在金融监管领域怎样的问题?
古德哈特:最核心的问题是,全球监管机构的反周期控制不力――也就是说,在几年前的繁荣年景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信贷规模和方向。当时的风险定价过低。市场在一段时间后突然逆转,之后任何的补救措施都显得无力。
当年很多研究机构都预测到了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监管机构也对此予以考察和跟踪,并多次发出了警告。美联储也早就对美国过度繁荣的房贷市场心存疑虑。
但是,尽管这些机构预见到了这一风险,但是监管机构缺乏相应的工具以实现反周期控制的职能。目前通行的工具是巴塞尔体制,它规定了资本充足率必须要与历史价格与当前价格的比率挂钩,以防范风险,这就是所谓基于市场价格的监管。但是,在危机到来之前和到来的时候,这一体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事实上,在危机到来之前,它反而加剧了信贷繁荣。
《第一财经日报》:这种基于市场价格的监管措施有何弱点?
古德哈特:我目前正在集中力量从事金融史的研究。我发现,金融危机的发生并非没有规律。事实上,金融历史的研究表明,金融危机总是发生在信贷繁荣过后。对低风险、高回报的预期导致了市场繁荣。讽刺的是,正是这种乐观看法导致银行增加放贷,并放贷给缺乏资质的借贷人。
基于市场价格的监管措施没有足够的机制使得银行在繁荣时期做好储备。相反,这种措施还推动银行增加繁荣时期的信贷以应对市场繁荣进入成熟期后利润率的下降。这样,它就不是反周期的,而是同周期的了。在信贷积累了一定时间后,市场可能突然崩溃,危机就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