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上清一色非洲或中东客商
随着今年人民币持续升值以及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纺织服装、制鞋、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集体低迷,在本届春季广交会(4月15-30日)显露无遗。据知,由于出口利润空间大幅减少,已有部分外贸企业集体转战国内市场,以降低出口风险;然而,也有继续留守大本营的出口商,开始与国外买家制定保值规避的协议内容,避免企业交易成本在政策多变时的大幅波动。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4月29日银行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9898元。第103届的广交会,虽然官方称展位比上届增加3667家。但多位参展商都感觉气氛不如往届,到场的外国客商也比往年有所减少。除了安检严格限制了部分客户参加的热情,近年国内出口形势的偏紧,尤其对很多出口企业来说,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和汇率变化赛跑已经成了企业首要的应对任务。
费了好大功夫才证实“良民身份”的赖先生,代表其服装贸易公司一团几人风尘仆仆进驻广交会。然而,已过数日,他坦言至今没有接获半张订单。“纺织服装展区的外来客是一届比一届少,这届欧美客是踪影难寻,可能与人民币再创新高有关,清一色都是非洲或中东地区的客人,尤其喜欢讨价还价,不太好谈。”
他表示,虽然人民币与美金的汇率破6,早在多数人的预料之中,但当这一刻真正到来,出口企业开始担忧的,还不仅仅是“6时代”的风险,而是人民币在何时会出现大幅波动,到什么价位才会止步?由于该公司没打算放弃长期经营的服装出口业务,对于这两年来人民币陆续升值,和原材料上涨等问题。赖先生表示,“早前几乎业内所有人都碰过钉子,现在就学聪明了。为求灵活应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现阶段公司已把原定30天有效的合同,改为15到20天的有效期,将时间的周期缩短以减少汇率变化的影响,每个合同都会注明合同有效期和价格有效期。”
同样,在《网上广交会》和《阿里巴巴》商贸网的商家信息栏中,国内不少的大型供货商已特别规定,在合同有效期中,假如人民币大幅升值超过3%,他们就有权和国外销售商重新协商价格,而这个价格要由当时的汇率决定。于是乎,签订长短期合同、在合同中附加人民币升值的有关条款,已成为绝大多数国内企业采取的有效办法。
在浙江义乌小商品城,从事工艺品批发的周先生表示,“早在去年8月,我们公司在签合同时,已添加有关人民币升值的条款,如在供货期内,人民币升值到某个幅度,价格要重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