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的埃及淘金路
2004年,美国、埃及和以色列签署了一个协定,只要产品中有11%的产品来自于以色列,这些产品去美国的关税就会免除。现在,尼罗集团中的一些布料、纽扣都产自以色列,但是面料来自中国,在埃及作一些简单的加工之后,然后出口到美国或者欧洲,这样就能免除关税,而且在埃及的关税也没有,有价格优势,企业又重现生机。
“中国企业要尽快走出来,晚了将会失去机会。”在李静林看来,目前埃及的民族工业尚未成型,特别是制造业和精加工比较薄弱。中国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当地优惠政策,把制造业拓展到埃及来。他说:“轻工业投资很少,但不是长久之计,重工业才是长久发展的路径,比如说汽车和飞机,对于民营企业来说,造纸、化工都是一个不错的途径。因为埃及水电成本很低,能源价格也很低,所以都很好。”
相对于捷成云石和尼罗纺织这样的民营中小企业,华为、中兴、奇瑞这样大型的跨国企业到埃及的途径完全不同。像所有致力于国际化的中国企业一样,在埃及开拓市场看中的不仅是埃及近8000万人口的市场,更是在于非洲广袤的腹地。
1998年,中兴通讯在埃及开罗设立了代表处。当时欧洲国家的电信公司早已进入这块市场,已经拥有了不可动摇的地位,中兴通讯一直没有什么突破。2004年,曾任电信和新闻国务部部长的纳齐夫出任总理,埃及的信息产业全部放开,中兴和华为一起获得了埃及的CDMA项目,才开始真正在埃及站住脚。2007年,中兴在埃及的销售额大约为4000万美元。
因地制宜的制胜法宝
“以最快的速度来推出客户需要的定制化需求,这就是我们的制胜法宝。”中兴通讯埃及公司运营经理冯学才说。曾经有一个电信公司要求爱立信公司在40个小时将以前摩托罗拉的电信设备更换掉,而且根据当地情况作一些调整。爱立信的人觉得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这个时候中兴通讯站出来,“我们可以做到”,于是这样才拿到了这份订单。
据冯学才透露,埃及电信公司的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每用户平均收入)在140多美元/年,比中国的约80美元/年高出不少,可见这个市场的潜力不小。更重要的是,通过复制在埃及的成功,中兴通讯和华为都在中东地区站稳了脚跟,目前,中东地区已经成为中兴通讯和华为海外市场一个重要的盈利来源。
- 埃及终止对自中国进口(PET)产品反补贴反倾销调查 (11-24 10:27)
- 埃及客商:柯桥纺织业商机无限好 (10-19 08:36)
- 义乌鞋类和纺织品输埃面临通关新规 (09-25 08:24)
- 埃及对自中国进口的化纤毯产品徵收反倾销税 (09-11 13:49)
- 第6届埃及国际纺织机械展2016年2月开罗举行 (08-11 08:47)
- 埃及叫停棉花进口 旨在扶持国内生产及销售 (07-08 08:56)
- 东南非共同市场纺织皮革等发展潜能巨大 (05-26 08:42)
- 轻工纺织类货物出口埃及遇新规 (05-19 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