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40美元/桶的国际石油
5月13日NYMEX达到了126.40美元/桶,这是自上周一突破120美元/桶以来,连续第五个新高,高盛预测未来6-24个月内,油价将达到200美元/桶。回想1998年时的9美元/桶,恍若梦幻。
这是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油价对人类生活打击最大的一次。
在19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中,包括汽车行业在内的现代工业遭到了沉重的打击,通用、福特等欧美系汽车生产商引以为豪的宽大房车被“甲壳虫”、小丰田挤下了销量首位的宝座;这次历史又被重演:几年前还是宠儿的SUV等商用车被消费者抛弃——它们的油耗太高了。
“1990年代由于克林顿政府推动美国服务经济发展,并施行了一系列平抑油价的政策、外交措施,使得那时国际油价连连走低。”上海源复企业管理公司总经理刘涛回忆说:“然而与石油巨头关系密切的小布什上台后,改变了克氏政策,再加上地缘政治、国际汇率体系变化,油价进入了长达10年的牛市。”
2005年以前欧美等国因国内已成功向服务经济转型,高油价仅对刚刚进入重化工时代的中国等新兴工业国产生了冲击,欧美等国反而利用中国等输出的低价工业品平抑了本国的物价指数。
但是2006年美国施行生物能源法案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纷纷暴涨,中国等已无法自己消化高企的成本,出口商品价格开始攀升,疯狂的石油终于将全球经济推入风雨飘摇之中。
天价成因
对于2000年以来国际油价上涨原因,各界争议不断,然而有几个因素是获得一致认同的,即中国、印度等国能源需求猛增打破了原有的供需格局、美元贬值和游资的疯狂炒作。
以中国为例,2000年前后中国进入了重化工时代,经济重心由从前的纺织、玩具、轻工产品开始向产业链上游的化工、钢铁、机械制造等领域转移。这不但表现在跨国企业纷纷将其生产基地向中国转移上,更表现在已经成长起来的中国民营资本身上。
宁波杭州湾腈纶有限公司位于宁波化工园区,是宁波最大的腈纶生产企业之一。这里聚集着很多生产纺织面料、服装的民营企业,从前腈纶需求主要依赖海外进口。杭州湾腈纶董事长屠惠尧2003年看准中国入世后纺织品出口量猛增的商机,与香港商人共同投资1.5亿元创办了杭州湾腈纶。工厂一经投产,立即从外资企业手中抢到了大块国内腈纶市场份额。而屠惠尧此前拥有一家生产地毯的毛绒制品厂,正是腈纶的下游用户。
通过这种产业链延伸,这些民营企业不但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实力,而且实现了进口替代。但生产腈纶、涤纶等纺织原料需要以石油为原料的丙烯等化工品,由此中国丙烯进口增速减小了,可是原油需求却加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