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加剧欧元区经济谜局
欧盟统计局于5月15日发布最新数据,欧元区2008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高达2.2%;4月CPI由3月的3.6%回落至3.3%。对于如坐针毡的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来说,这两大焦点数据的新鲜出炉着实可谓双喜临门:一方面,欧元区经济经受住了银行信贷紧缩、油价飚升及欧元走强的三重冲击,经济不仅未出现放缓,而且呈现小幅反弹迹象;另一方面,区内CPI在连续个月走高后,终在4月份出现小幅回调至3.3%,欧元区通胀压力有所缓解。此前市场并不看好欧元区经济走势,认为其增速将随美国逐步下滑,通胀压力在短期内仍将维持,连一贯声称欧元区经济运行良好的欧洲央行亦多次改变口风并警示下行风险。这两大数据远远好于市场预期,欧元区优异表现着实让市场大吃一惊。
德国奇迹成区内增长动力
虽然较去年同期3.1%的增速还有一定差距,但是在次贷危机狂潮肆虐、全球经济趋于萎靡及欧元汇率“升升不息”的恶劣境况下,欧元区2008年一季度实现2.2%的GDP同比增速已实属不易:该增速不仅与2007年四季度持平,且一季度0.7%的环比增速远高于去年四季度的0.4%。维持欧元区经济稳定增长的动力,来自于在次贷危机中创造奇迹的德国。
在最近的三个季度中,德国经济在混乱与躁动中保持了其一贯的稳健作风。2007年下半年,德国工业银行、萨克森州立银行、西德意志银行以及德意志银行等德国知名银行纷纷陷入次贷泥潭,全球第一大出口国的出口增长也在欧元的不断走强中摇摇欲坠,信贷紧缩亦加剧了消费疲软。然而,2008年以来,虽然美国经济增速放缓及欧元走强降低了德国对美国出口增速,但作为欧元区主要的区外出口国,德国在航天技术、石油化工、电脑、机械制造和汽车等行业在全球市场中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市场份额仍然较高。一季度德国出口增速保持在8%左右,而包括亚太、东欧以及拉美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的旺盛需求才是德国出口保持稳定增长的关键所在。
德国经济增势良好稳定了国内消费者信心,而年初国内薪资水平的普遍上浮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消费者可支配收入,促进了消费的稳步增长。在欧元区荷兰、西班牙和意大利经济继续疲软的窘境下,德国一季度经济增势十分强劲,而1.5%的季度环比增速为去年四季度0.3%的5倍,创下了12年以来的最快环比增速,与法国一同支撑了整个欧元区经济增长。
通胀压力难改上扬趋势
受能源、原材料和食品价格走高影响,欧元区通胀压力不断增加。继2007年9月突破欧洲央行设定的2%警戒线后,区内CPI一路快速攀升,并于2008年3月创下近10年来的峰值3.6%,通胀压力与日俱增。在连续8个月稳步增长后,4月份CPI终于放缓了上涨的脚步,跌至3.3%。目前欧元区通胀压力主要来自于CPI结构中最高的食品、住房、交通和能源,4月份其分别上涨6%、4.8%、4.8%和10.8%。
各国CPI情况各有区别,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和西班牙4月CPI分别为2.6%、3.4%、3.6%、4.2%和1.7%,较3月份数据分别下降了21.2%、2.86%、0、10.5%和8.7%。其中,德国对欧元区CPI的小幅回落依然做出了巨大贡献。德国4月份CPI有所回落的原因在于复活节后德国的娱乐文化游览以及住宿服务业价格有所下降,而当月国际油价高位回调以及房价低迷亦有助于CPI走低。由此看来,季节性因素降低了欧元区4月CPI,如外部经济氛围无根本变化,该指标很有可能继续上扬,预计欧元区在短期内仍将高位震荡,并在2009年逐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