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耐克阿迪达斯 谁能笑傲江湖
耐克凭什么抗衡阿迪达斯、李宁
正当阿迪达斯、李宁为了争取成为奥运会合作伙伴而打得不可开交时,世界体育品牌巨头耐克也正悄声无息地实行着自己的奥运营销计划。
作为一家愿意投资未来、善于培养明日之星的公司,耐克内部有一个重要的团队,专门寻找有潜力的运动员。他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赛事和对国内外体育行业的深刻洞察力,挖掘具有超级潜质而又并不出名的运动员作为代言人,并长期签约和培养。从1985年刚进入NBA的乔丹,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的刘翔,再到去年刚刚登陆NBA的易建联,耐克公司都是以较低成本获得形象代言的机会。其“明星+个性”的品牌形象,即使在奥运会上也不会有太大变化。
对于本届奥运会,耐克采取了以不变应万变的“隐蔽式营销”——既然不是奥运会合作伙伴,耐克就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参赛运动员的比赛装备上,特别是那些具有夺金可能的运动员身上。比赛本身无疑是最吸引观众的要素,当我们全神贯注、屏住呼吸、用双眼紧紧盯住跑在最前面的选手时,在我们尽情欣赏体操选手一遍遍的慢动作回放时,怎能忘记与他们一同舞动的“对钩”LOGO,耐克自然而然地达到了视觉冲击的品牌宣传效果。因此,在比拼出镜率这一点上,阿迪达斯也未必有必然胜出的把握。
耐克向来没有做大型体育赛事赞助商的传统,因此北京奥运会也只是其长远营销战略的一部分而已。由此,围绕奥运展开的其他品牌推广活动就很重要。自1982年以来,耐克一直与中国体育总局有合作,共赞助支持了24个体育协会,其中参加夏季奥运会的有21个,其中包括田径、篮球、跆拳道、沙滩排球、游泳、网球等。耐克为这些协会的运动员提供服装、鞋和一些技术支持,除了在奥运会期间会大大吸引国人的目光之外,稳固多年的合作与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更为重要。
对于耐克来说,一届奥运会并不会让它做出像阿迪达斯那样一掷千金的“疯狂”举动,稳固的明星培养模式与独特的个性品牌文化伴随着08奥运会这个“催化剂”,将把耐克带入正常轨道。
谁赢谁输拭目以待
网上有这样一个统计被转载多次:据统计,在赞助亚特兰大奥运会的200多个企业中,大约只有25%的企业得到回报,有些企业只得到了一些短期效益,更多的企业一无所获,许多未知因素都直接影响到奥运营销回报的多寡。
应该说奥运营销不是快餐,对于体育品牌公司来说也是如此。每次营销活动之前,都要制订科学清晰的战略,这不仅包括详细的短期媒体、零售、广告、公关回报,更包括活动的长期商业目标,而营销的后续跟进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我们在短时间内是无法评估这三家体育品牌公司本次奥运营销谁赢谁输的。可能要经过3年乃至5年的周期才能看到:究竟是疯狂的阿迪达斯道高一尺,还是精明的李宁魔高一丈,或是淡定的耐克君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