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回收流动性 志在防通胀
“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这样一如既往的表述,7日晚间再次出现在央行网站上。与以往0.5个百分点的上调幅度不同的是,此次一次性上调“1个百分点”,再按0.5个百分点于6月15日和25日分两次实施。同时,考虑到灾区重建的需要,“地震重灾区法人金融机构暂不上调”。
至此,存款准备金率将达到17.5%,灾区仍保持16%的标准,体现了央行货币政策目标的一贯性,又显示了调控手法的灵活性。换言之,央行在考虑到灾区重建的前提下,及时回收过剩流动性,积极防止通货膨胀的政策没有动摇。
流动性充裕的局面没有改变
央行此次一次性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的背后,是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的局面没有改变。尽管有些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紧张状况已经出现,但就全局而言,流动性过剩仍时刻冲击着宏观经济的运行和宏观调控的成效。
那么,流动性的充裕程度究竟从哪里体现出来?光大证券研究所分析师黄学军等专家分析认为,主要有两部分。其一,外汇储备的激增。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已经高达17566.4亿美元,其中4月份单月增长高达744.6亿美元,单月增长幅度也超过了今年1月份的616亿美元,创出单月外汇储备增长的历史新高。
当月,贸易顺差为166.8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FDI)流入76亿美元。除去当月FDI及外贸顺差后,简单计算得出的“不可解释性外汇流入”达501.8亿美元。
这表明,外汇储备激增的背后,除去FDI和外贸顺差的因素,热钱的加速涌入已经成为我国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动因。
其二,公开市场到期释放的流动性也十分可观。数据显示,6月份,公开市场到期释放的资金为4870亿元,仅低于2月份到期资金总量,其中到期票据约占七成,为3560亿元,而到期正回购为1310亿元。
及时对上述两部分释放出来的货币流动性进行“对冲操作”,是央行此次大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必要性所在。“央行不可能面对如此巨量的流动性而坐视不理。从具体手段来看,仅仅使用央票发行与正回购手段已难以完成回收流动性的任务,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已是必然之选。”黄学军说。
物价形势仍然不容忽视
防止通货膨胀,是央行货币政策必须时刻紧盯的重要目标,防通胀依然是当前货币政策关注的重中之重。目前,物价上涨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油价、煤价、电价、钢材价……日常生活中,我们就能时刻感受到物价上涨的压力。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日前也明确表示,全年CPI实现4.8%目标的压力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