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服企遭遇冰火两极为哪般?
培罗蒙创始人许达昌(左一)与大徒弟戴祖贻(左二)
用一句话评价那些新中国成立初就名声在外的服装老字号品牌的现时生存状态,“冰火”两极或许是最恰当的。
一些抓住了改革开放变革机遇的品牌,在积极跟进符合潮流的营销措施,及采用更为有效的管理模式上获得了成功,如培罗蒙、恒源祥等品牌目前依然是国内服装行业举足轻重的一股力量。
而更多兴盛于上世纪初的服装老字号则陷入了困境,一家又一家拥有近百年,或者是超过百年历史的服企退出了市场,没有退出的也是举步为艰,形势不容乐观。他们的共同点是,营销的落后、管理无法跟上、传统拳头产品优势的丢失,及产品结构缺乏新意。
这些焕发了“第二春”的品牌与正陷入困境的品牌从什么时候开始了各自不同的境遇?他们又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及无奈。我们挑选两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通过这两家企业改革开放以来的不同行为方式,探询造成这些老字号服企眼下生存现状的原因,并了解目前这些企业的真实生存状态。
培罗蒙的两个时代
当1953年后分散于东京、香港和上海的第一代培罗蒙传人再次汇聚在2008年的上海时,他们在感叹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培罗蒙的黄金时代外,也在感怀时代的变迁。
兴盛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西装定制市场的培罗蒙被认为是当时摩登的象征,与精致、优雅同义,而这主要在于其创始人许达昌对时代流行风尚的把握,当时,上海正首次融入了国际时尚的风潮,西式服装成为当时最具吸引力的时尚。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世界八大裁剪大师的许达昌则抓住了那波发展机遇,成为当时风潮的引领者。
这构成了培罗蒙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而在2008年培罗蒙第一代传人的再聚首中,对第一个黄金时期无限的憧憬、怀念反复被提及,不同的是,怀念中也交叉着失意与希望。
来自日本培罗蒙87岁的第一代传人戴祖贻已把其在日本的生意转手他人,原因是生意难做。培罗蒙创始人许达昌的后人则希望将香港培罗蒙卖给上海培罗蒙,在成衣业的冲击下,固守传统裁缝店模式、主要业务为西装定制业务的香港培罗蒙也遭遇困境。对于这两方而言,产品结构的缺乏新意成为了企业继续发展的重要障碍。
日本与香港方面的不顺让上海培罗蒙眼下的成功成为了另类。经历过改制,由私营到国有再到改革开放后的搏杀市场大潮,上海培罗蒙抓住了国内服装工业井喷发展机遇,凭借着工业化的成衣业务做大了规模,年销售额已超过3亿元。而这,与培罗蒙上世纪三十年代凭借定制业务而称雄于上海高级定制服装市场已有根本不同。
上海培罗蒙能区别于其他服装老字号落寞境地而屹立不倒的原因在于思维的更新,及时看到了国内工业化服装发展大潮所带来的机遇,并根据那个时代的特点调整了相关营销、产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