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外患砺炼我国纺织企业
痛中求变大势所趋
目前,业界普遍认为,2008年、2009年是中国纺织行业最为艰难的两年,纺织产业转型的重点是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型既有来自于产业内部的必然要求,更有来自外部生存环境的压力。但关键更要看纺织企业如何转型。
在汇率变迁中求生存
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市场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在汇率波动的时期,政府并不需要刻意出面调整,而是应该靠市场来调节。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会通过创新来提高自身的水平而避免被市场淘汰出局,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将借此得以推动和实现。在技术层面上,企业可以放弃美元结算,而改用欧元等其他币种。在战略层面上,出口纺织企业应改变过去以成本导向竞争和以价格竞争的模式,转而靠服务、靠产品质量的提高、靠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在国际市场获得更多的位置。
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加快,升值除了带来出口竞争力的下降外,更直接的是造成汇率损失,挤占了企业狭小的利润空间。因此,出口纺织企业要应对人民币升值趋势的影响,可以要求对方提前支付货款以减少结算期内的汇率变化;提前预期未来一定时期美元的变动幅度,在出口报价里核算汇率变动成本,从而锁定汇率。另外,可以用美元以外其他主要货币进行结算,如欧元、日元,目前日元、欧元对人民币升值。
有调查表明,目前绝大多数出口企业不再用美元议价和结算,而是纷纷采取非美元结算方式或是人民币议价和结算。即便以美元议价,有效期也力争缩短,甚至有企业在签三个月以内的订单时,把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确定为6.6∶1。
慎用价格这柄“双刃剑”
从部分企业的反馈来看,除了放弃美元议价和结算,提价已成为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主要策略。然而,产品提价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方面,纺织出口市场竞争激烈,中低档产品市场更是过度饱和,贸然提价反而会丢了市场;另一方面,纺织行业生产成本普遍上涨10%以上,不提价无法生存。对纺织企业而言,提高出口价格无异于是一把“双刃剑”,一张难打的牌。有人形容其为“不提价是‘等死’,而提价则是‘找死’”。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现在周边的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出口纺织品价格比我们低得多,我们的比较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提价的空间已经不大了。”事实告诫我们,必须慎用价格这柄“双刃剑”。
加速跨国生产布局
积极推进纺织企业国际化经营。一方面,有条件的纺织企业要“走出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另一方面,要加速跨国生产布局。近几年来,通过加速国际化布局和跨国生产配置来规避贸易壁垒和降低生产成本。据了解,目前到柬埔寨投资设厂的中国纺织企业已超400家,到孟加拉国的也近百家。已有一定纺织行业发展基础的柬埔寨和孟加拉国,吸引中国纺织企业去投资的条件主要是对欧美出口不受配额限制以及享受最惠国待遇。例如孟加拉国对外资纺织企业减免10年所得税。珠三角已有不少中小纺企开始到越南或孟加拉国设厂。据了解,孟加拉国普通纺织工人平均月工资大约只有40多美元,而在珠三角的普通纺织工人平均月工资超过1000元。而柬埔寨和孟加拉国等国家拥有低廉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还可以维持较长的周期。
内外兼顾适时西进
到东南亚建厂,当地劳动力价格虽然比较低,但配套设施、产业链都远不及中国。不会成为大趋势。在东南亚办厂成功也很少。中国有这么大的市场,有这么多的劳动力,纺织行业短期内不太可能大量向国外转移。面对严峻的出口压力,我国纺织行业还把目光投向扩大内需。纺织行业本身就有75%的产品面向国内市场。当前,我国纺织业内需增长很快,今年衣着类增长速度为28%,高于全社会零售产业16%的增长速度。因此,对于大多数纺织企业而言,扩大内需缓解纺织业当前困境不容忽视。
“今年,44.4%棉纺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出口转内销状况,有的企业完全取消了出口”。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今年2月的调查结果表明,很多企业加大了内销,比如雅戈尔、七匹狼都加大了国内渠道和品牌的建设,开始积极拓展2~3线城市。七匹狼近日公布的年报更显示,除东北、华东外,公司其他区域的市场增长速度均超过80%,华南、华北市场增长速度超过了100%;同时,该公司国际市场销售呈一定幅度的下降。
西进,也许最为现实。如今,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迁移也正在成为一种趋势。比如,山东海龙在新疆建粘胶短纤基地,雅戈尔在重庆建服装生产基地。西部的劳动力、土地、市场优势明显。纺织服装行业里面,成品的制造环节应该向中西部梯度转移,东部沿海的任务重点应该落在品牌培育、产品设计研发上。
可持续发展最是根本
提高产品科技贡献率和走品牌化道路是我国纺织企业突破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是要掌握到核心的生产技术:开发超高强、耐高温、耐磨等高附加值的特种功能性纤维,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尽量生产出口成品,扎实推进品牌战略,重视开发自有品牌,提升价值。
毋庸置疑,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简单的数量增长已不再是中国纺织品出口追求的目标;抓住一体化机遇、实现纺织品的可持续发展才是我们的发展方向。尽管说中国纺织业正步入结构调整的“严冬期”,是纺织企业最艰难的时刻。但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政策消化期、政策适应期、环境变化期和环境适应期,而随着各种因素对产业的影响和渗透完全显现,纺织产业将迎来又一个黄金发展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