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纺企西进:大企业的独角戏


http://www.texnet.com.cn  2008-06-30 08:33:41  来源:经济观察报 收藏

  2003年奥康入驻璧山“西部鞋都工业园”时,每亩土地的购买价格不到4万元,而且还是政府已经平整过处理好的净地。反观温州,每亩工业用地至少要几十万元,由于土地非常紧缺,一家企业很难拿到上百亩地,显然不利于企业扩大再生产规模。

  程运英算了一笔成本账:水电费上,璧山的工业电价每度比温州便宜0.15元;劳动力成本璧山一线工人每月人均工资比温州要低两三百元;在生产材料方面,就地取材的鞋底成本价为9元/双,比温州便宜4元。这对4条生产线、日生产5000余双鞋品的红火鸟鞋业来说,可节省一大笔成本支出。

  基于璧山的成本优势,奥康在产品战略上也进行了调整。程运英说,在璧山生产的红火鸟鞋品,属于中低档、大众化产品。而在温州生产的奥康皮鞋,侧重国内外的高端市场,通过专卖店、商场等对外销售。

  但西部的成本优势,似乎只是奥康这些规模生产企业独享的专利,对于当地一些规模偏小的制鞋企业来说,却是另外一番感受。

  重庆裕华鞋业是重庆当地一家知名企业。“实际上,我们赚的就是政府的优惠政策。”公司总经理喻小华说,在圈外人看来,西部劳动力便宜,原材料价格比较低,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东、西部之间的成本差距并非有想象中的那么明显。

  喻小华说,璧山及周边地区配套产业不足,公司原材料从东部通过水陆路运输进来,制成品再通过水陆路运输出去,往返的运输增加不少成本。另外,璧山制鞋工人也比较缺,近年来工资上涨很快,人均月收入与东部差距只有一二百元。

  裕华鞋业至今已投资了1800万元,去年公司产值不到2500万元左右,净利润在5%-6%之间,盈利不到150万元。值得注意的是,这150万元的净利润,是建立在当地政府“免交”增值税、“少缴”配套费等优惠政策的基础之上。“如果实打实交纳各种税费,那我一年至少要亏损300万元。”喻小华说。

  由于订单并非源源不断,转移到西部的鞋企也开工不足。喻小华说,裕华鞋业如果3条生产线全部开通,一天能生产5000双鞋子,如今一天只生产1000双鞋子。另外,为避开与东部的大企业的正面竞争,璧山一些中小企业反其道转做外贸生意,或者给国内外一线品牌做加工。

  转移线路

  在成本压力的驱动下,东部民企向内地或者海外转移已成为一种趋势,但转移中仍小心翼翼。“这是一种试探的转移,不是连根拔起的转移,是一种梯度转移。”张淑华说。

  之前,鞋企多愿迁移东南亚国家,主要基于那里劳动力比中国便宜,但近几年东南亚的劳动力成本也以百分之二三十的速度增长。现在中西部已成为东部中小企业迁移的最佳选择。

  事实上,东部鞋企的“西进路线”,是从毗邻广东浙江江西打响的。近年来,成都、重庆的吸引力在迅速上升,奥康集团在璧山打造西部鞋都工业园,另一家温州企业红蜻蜓集团在重庆铜梁打造西部鞋业基地,双星集团落户四川大邑,建立西部生产基地。

  建立上规模的工业园,成为东部企业迁移的主要方式。到后来竟出人意料地成为这些先入者盈利的一个主要来源。

  知情人士透露,2003年,一家东部企业拿下重庆某县上千亩土地,每亩价格不到4万元。然后以每亩7.8万元的价格转卖给后来入驻的企业,而且最后的转让价格越来越高。仅从土地转让中,这家东部企业就获利上亿元,这家鞋企俨然成为一家土地开发商。

  这似乎成为那些进军西部大企业的一个主要模式。至今,由温州企业牵头开发的“工业园区”,其触角目前已遍及东南亚、非洲、南美等国家,并与中小配套企业形成“大哥带小弟”式产业链迁移。

  2006年,温州康奈集团联合东宁吉信集团,投资20多亿元在乌苏里斯克建设“经贸合作区”,规划占地3400余亩,计划引进60家企业。

  今年4月,温州哈杉鞋业有限公司和尼日利亚拉各斯莱基自由贸易区签订协议,准备在该区投资5亿元,建成占地面积400亩的非洲最大制鞋基地,其二期300亩土地将以出租或转让形式引进当地鞋企。

  可以看出,在这些园区的运作中,土地无疑是吸引东部企业向中西部、海外迁移的主要砝码。

  然而,与大企业大资金拿地的情况不同,包括鞋革在内的绝大多数东部中小企业西进却显得艰难。

  一位不愿具名的温州知情人士认为,之前温州也有一些中小企业,通过商会牵线搭桥或者单独行动,向中西部迁移。但反馈过来的信息是,多数企业面临严重的资金压力。为此,某西部城市的温州商会,还专门成立了一家投资担保公司,为这些企业贷款提供会员担保。

  此外,这几年中西部、海外土地成本也节节攀升,再加上原材料直线上涨等因素,多数势单力薄的东部中小企业,已经没有能力与当地政府“讨价还价”。东部民企西进成为大企业的独角游戏。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形势分析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