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企业:不做鸵鸟当凤凰
编者按:面对生产经营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浙江企业如何迎难而上、转型升级?他们在推进创业创新中有什么好做法、好经验?近段时间,本报记者赴各地调查采访,了解企业家的思考与探索,倾听地方领导的发展思路,并向有关专家请教,采写了一组稿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这句警言,如今已成为必须直面的现实。
原材料价格高涨、劳动力成本上升、银根收紧……小至块状经济的一个“细胞”,大到年销售额上百亿的集团,浙江企业比其他地方更早、更快、更深地感受到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困难和挑战。
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即使面临最糟糕的困境,总有企业不屈不挠、沉着化解;即使在不景气的块状经济内,也会有企业安然无事,甚至活得比以往更滋润。
这些企业,渡过眼前的危机后,必然像凤凰一样浴火重生、一飞冲天。
“凤凰”的选择——
直视困难主动出击
今年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有人形象地将其比喻为“四把刀子”加“一根绳子”。“四把刀子”是指汇率升值,以及能源、原材料、劳务成本大幅度上涨,“一根绳子”就是信贷收紧。可是同样面临“四把刀子”和“一根绳子”,为什么有的企业利润空间被削得微乎其微,有的企业却安然无恙?
记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造成这种分化的原因不在于企业规模的大小,甚至和其所处行业相关度也不是想象中那么紧密,而在于企业面对困难的态度,以及随之采取的手段。
在“中国皮都”温州水头镇,由于制鞋企业的产量锐减近三成,导致对皮革加工行业的需求急剧萎缩,一批企业日子难过。然而,平阳远东皮革公司却通过皮革深加工,成为“耐克”、“阿迪达斯”、“奥康”等知名品牌的供货商,逃过剧烈的市场冲击。而且,现在的皮革产品利润,比粗加工生皮多好几倍。
汽车零部件行业同样面临钢材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出口市场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而收缩的困难。然而,位于萧山的杭州正强万向节有限公司今年4月份的报表显示,其利润同比增长了61%。它的“法宝”,在于不断开发新产品,在行业利润保持在20%的“黄金时代”,“正强”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就不低于销售收入的6%。去年开发新产品19只,今年计划开发23只,目前新产品占销售的比重达到51%。
长期以来,浙江企业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竞争。这对很多企业来讲已经成为一种“习惯”,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如果视而不见,显然是一种“鸵鸟思维”。此时此刻,正视困难、主动出击,才是解决之道。这也是“凤凰”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