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加工企业困兽犹斗
“国产灯具的产量在国际上是‘老大’,但品牌是‘零’”,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副秘书长窦林平称。据介绍,目前国内灯饰厂企已上万家,行业竞争同质化严重。有实力的照明企业都自发将研发重点转向节能技术,不少企业开始加大二三线城市网点销售。
鞋业
“双转”策略斗苦夏
今年1-5月,珠三角鞋类出口同比下降了1/4.但这并不是“夕阳西下”的景象,“河这边”是国内生产、贸易企业提高出口价格,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生存下去。“河对岸”则是海外采购商不能接受提价,双方僵持。广东鞋业厂商会副秘书长杨叶林称,这只是暂时现象,中国鞋业制造优势依然明显。但经过这段时间的洗牌,单纯靠低价运作的鞋企必然会出局。
前5月鞋类出口降25.7%
据杨叶林介绍,目前全球年产鞋量大约在156亿双左右,其中中国生产量已超过了110亿双,占有70%以上的份额。不过他坦言,今年的情况并不太理想,以鞋类出口为例,人民币升值造成出口利润下降;国内CPI上涨又引发原料成本上涨。
据了解,今年1-5月,我省“珠三角”地区5000家左右的鞋类贸易企业中,有2300多家没有任何出口业务,整体出口量为9.4亿双,同比下降了25.7%.据杨叶林介绍,2007年我国鞋类出口价格平均每双不到3美元。“只有出口价格上调30%-45%才能保住成本,但目前国外采购商还未完全接受这一幅度,这便导致贸易公司不下单,出口锐减。”
转移、转型双管齐下
杨叶林表示,“双转”(转移和转型)思路成为目前鞋类企业应对“苦夏”的普遍做法。
转移是将不堪重负的生产基地移去别处。杨叶林表示,以东莞、深圳为例,过去的工厂聚集地正渐渐变成了城市中心,运营成本自然上升。“我建议去广东西部和北部。”
转型方面,要走中高端产品路线,控制规模,300-500人是最合适的。此外,改变经营思路,主动出击,寻找大品牌合作,降低风险。还可由外贸转做内销打自己的品牌。
日化行业
产品提价如履薄冰
疯狂飙升的国际原油价格,正在削薄从属石油衍生物的日化行业的利润。日化巨头宝洁正式宣布旗下产品全面提价,最高提价幅度达到16%.据称,雕牌、立白等企业也酝酿顺势提价。
“这些大品牌敢提价,但是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只能内部消化成本压力,不敢贸然提价。”中国美容经济合作组织秘书长胡兴国表示,在原材料成本、物流成本、人力成本普涨背景下,化妆品企业的整体成本至少上升了20%,“化妆品出口企业的优势正削弱”。
广东绿叶化妆品公司营销总监庞积求透露,公司20%的产品是给国外品牌做代工,今年外销量明显下滑。但暂无提价计划,只能靠节流消化成本压力。
“往年化妆品行业六七月份才开始淡季,今年是刚过完年就转淡。”国妆鼎美总经理王晴称,今年高档产品销量大幅下滑。
数字解读广东制造业困境
「出口政策急变」
两年间出口退税率调整达6次,下调或取消出口退税产品累计超过3000种。
「汇率影响」
到4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破7”,自汇改以来升值达15.4%.人民币汇率升值加快,大批产品出口失去价格比较优势。
「人力成本上升」
新劳动法实施后各地相应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如2008年广州达860元,深圳为850元。一季度平均用工成本上升8%-10%.
「原料价格飞涨」
2008年一季度,广东省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累计上涨8.1%,高于同期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4.7%,延续了多年原材料购进价格涨幅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的态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1-4月
“广东、浙江绝大部分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可能严格按新劳动法办事。那样人力成本会提高一半。”
———中山小榄某五金加工企业老板
“三年前我们就看到了工人缺乏、错峰用电等情况对密集型制造业带来的影响。国内鞋业不要贪心、不要贪大。”
———原南海虹太鞋业董事长陈勉吾
“政府仍有大量基础建设投资,如北京奥运会、上海市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全英会等等。我们仍有利润增长点,不需过于悲观。”
———惠州雷士光电副总裁殷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