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加工企业困兽犹斗
“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就不敢接国外订单了,长期订单改短期订单,大订单改小订单”,从事出口贸易的常先生这样总结他近期的生意状况。常先生几年前就开始从事出口贸易,但目前他的外贸公司基本已停止一切业务,成为一个空壳公司。用他的话来说,出口环境恶劣、原材料涨价、人力成本上涨时期,这是一种“就地卧倒”保存实力的最好方法。“以前狼来了比喻强大的外资品牌入侵,但实际上,目前我们面临太多困难,是一个真正的狼时代。”
常先生的公司以出口服装、鞋、皮具为主营业务。位于整个产业链上游的供应商比起常先生则有过之而无不及。采访中,记者获悉:珠三角鞋类贸易公司中,出口价格上调30%-45%才能保住成本。
卧倒?等死?还是自杀?这是一个艰难的命题。《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畅销全球的书籍,它诠释了一个生活中的真理:变是唯一的不变。种种危机下,珠三角的中小型生产企业该如何应变去面对这一生死命题?
“国外订单都不敢接了”
珠三角经济外向度非常高,是广东省乃至全国的重要出口商品生产基地。这里中小型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众多,主要从事加工贸易和代工,产品以出口为主;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已形成相互配套的产业集聚群。
前几年,这些企业依靠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赚取微薄的加工费尚能维持生存,但最近,许多企业为了防止汇率风险,不敢接国外订单的情况开始显现,还把长期订单改为短期订单,大订单改为小订单,总订货量锐减,出口量值下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一季度以及第103届广交会期间,深圳、东莞、中山等地的企业进一步减少接单数量,降低生产规模。纺织服装、制鞋、箱包、家具、塑料制品、机械电子等传统大宗产品出口大幅回落或下降。仅以深圳为例,箱包鞋帽出口增长3.9%,比上年回落16.2%,家具及零件出口增长16.3%,同比回落23.7%,服装纺织品出口下降14.5%.
广东鞋业厂商会副秘书长杨叶林介绍,以鞋类出口为例,人民币升值造成出口利润下降;国内CPI上涨又引发原料成本上涨。“有国外订单都不敢接了,有些企业甚至还没有搞明白是怎么回事。”双重影响下,鞋业洗牌正在加剧。
“不开工要倒闭,开工又亏钱”
广东鞋业厂商会副秘书长杨叶林指出,以鞋业为例,通常情况下其发展会受到五种因素的制约:汇率波动、人力短缺、原料价格上涨、国内相关政策变动和国外反倾销等政策。“如今又多了一项———石油价格上涨。”他表示,这对各行各业都有影响,对鞋业的影响则主要集中在化工原料、物流成本等方面。
“不开工要倒闭,开工又亏钱。”这鲜活地体现了目前珠三角鞋业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在铁矿石涨价那么快,已经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原材料商囤货,使得金属价格更高;二是我们的钢材价格跟美国比起来已经没有优势了。”佛山乐从的一名小型五金加工企业老板叹息道,新劳动法实施导致人力成本上涨,更是让五金行业雪上加霜。
“对于外贸公司来讲,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拉订单越来越难。”广州某外贸公司员工告诉记者,“五金也好,服装也好,精品玩具也好,老外对价格相当敏感。价格低了找不到工厂做,价格高了老外又不买账。”
“目前的自主品牌出口,80%以上都是用美元结算,如果不想办法应对,10%甚至更多的汇率损失,将挤压我们不足10%的出口利润。”时至今日,当人民币兑美元迭创新高的时候,对于热衷于出口、本就利润微薄且多以美元结算的一些外向型企业而言,因汇率造成的利润损失是慢性但巨大的冲击。某照明公司老总称,“虽然出口产品有加价,但马上又被人民币升值吃掉了,这种小步快跑的升值方式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慢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