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三度投书发改委 呼吁化解中小企业资金困境
同时,浙江深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美国是浙江主要出口市场,2006年全省对美出口增长36%,2007年下降到12.34%,今年一季度对美国出口仅增长3.7%,增速进一步回落。今年1—4月,浙江处理的涉美案件金额达1409万美元,同比增长205%。
而银行信贷紧缩,致使本来就存在贷款难、担保难的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今年浙江省工行、农行、中行、建行新增贷款由2007年的1487.27亿元缩减为1093.69亿元,减少了四分之一。在中长期贷款中,技术改造贷款占比已从2000年的16.09%下降到2007年的0.97%,下降了15.12个百分点。
据分析,由于受银行利率上调和民间高息借贷等影响,1-4月份,浙江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财务费用增长40.55%,其中利息净支出增长45.18%。温州市800家企业财务费用支出增长51.7%,利息支出增长51.2%。
至于成本上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业生产资料、企业用工成本及土地出让价格等方面。据统计,今年4月份,钢材、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2%,而工业品出厂价格仅上升5.3%,涨幅倒差从去年底的2.9个百分点扩大到6.7个百分点。1-4月份,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劳动力报酬增长16.42%。
联合调查组也剖析了出口退税率下调带来的影响。以台州为例,该市有1800多家企业,1000多项商品受此次调整的影响,涉及到80%以上的出口企业,给企业造成的直接损失高达1.5亿美元。
“人民币汇率上升、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已成为‘架’在外向型企业脖子上的‘四把刀’。”温州法派集团负责人彭星在7月6日的国务院高层温州调研时的发言,成为浙江企业界的一个普遍说法。
“现金流枯竭是最要命的。银行不给贷,高利贷又借不起,一些小企业只好关门歇业。”蔡章生表示。
救市策:浙江14条
从建议到呼吁,三份报告紧锣密鼓的传递着同样信息,“国家应对现行政策作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积极应对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发展中出现大的回落”。
“需适当把握宏观调控力度和节奏,给中小企业缓冲期。”三份报告建议,“两率”(人民币汇率和出口退税率)波动不能太大,务求软着陆。
首先,人民币升值要适可而止,汇率应保持相对稳定;其次,出口退税率要细分行业,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同时,按国际通行规则,退税率应实行即征即退、征退相等,减轻企业压力。
报告认为,应积极实施稳健的金融政策,增加中小企业贷款额度,稳定银行准备金率,适度降低贷款利息,优化融资期限结构,加大中小企业集合中期债券发行力度。
浙江省经贸委副主任、中小企业局局长吴家曦还建议,在温州、台州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建立非上市企业股权登记交易中心,发展区域资本市场,设立沿海产业带投资基金。
此外,报告还针对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提出具体建议,并呼吁国家适时出台信贷、担保、税率等的扶持政策。
值得关注的是,浙江政府正在操作一系列为工业企业“输血”的措施。今年以来,浙江省财政已新增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3000万元,累计达到6500万元。杭州、湖州等市还各设立了规模达5000万元的中小企业扶持资金。
今年5月底,国家开发银行浙江省分行、杭州西湖区政府等部门就共同发起设立国内首个创投服务中心——天堂硅谷创业创新投资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包括财政扶持创业创新基金在内的各项业务。
7月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低调发文《关于促进全省外贸稳定健康发展的意见》(浙政办发〔2008〕45号),出台了14条“含金量”较高的扶持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从2008年1月1日起,省级财政安排一定资金,支持各地对外贸易发展,调整外经贸结构,确保全省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申报出口退税免予提供纸质收汇核销单试点,加快退税单证审核审批进度,简化有关手续,加快审核进度;各类商业银行要加大对外贸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外汇贷款投放力度,继续开展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等金融产品业务等等。
“政府将和企业一起,齐心共渡难关。”在本月5日召开的浙江省企业联合会第6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浙江省长吕祖善曾向数百位与会企业家郑重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