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下的温岭鞋企表情四种 危机正是突破的契机
全面节约,一个月省下5万元
困局下的第三张脸上写着焦急、彷徨,但更多的是不服输和信心。这是众多遭遇困境的鞋企共同的表情。于困境中,他们自省;于无声处,他们出招。
浙诺尔的老总林明标用的是“省”字诀。电灯都是节能的,车间里的电动机全部安装了节能设备,车间里实行班长负责制,下班之后要负责关电灯,关闸门;员工宿舍也出台了节电措施,超过额度的,电费企业和员工各付一半;车间空调的温度不得在270C以下;做鞋的边角料原来都扔掉不用的,现在都拣起来想法再利用……这一系列节约措施效果惊人,一个月竟然省下了5万元,相当于凭空多了3000双鞋。
“真正的竞争对手是我们自己,在同样的条件下,我比别人做得好一点点,活下去的几率就大了不少。”林明标说,今年刚刚通过沃尔玛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评估,企业生产的鞋可以直接进入全球最大的超市销售。挺过去,希望就在前方。
福德隆的老总朱富德迷茫归迷茫,对自己要走的路却也看得很清楚。“温岭的鞋企再不走品牌之路,可能全部都要倒掉。”为此,朱富德准备淘汰厂里的手工设备,引进国外的进口设备,还要在福建那边办一个公司,向那边的运动鞋企业取取经。“到目前为止我们温岭的鞋企没有一家请明星来做广告,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朱富德说。
宝利特鞋业用的是“转”字诀。提前感觉到鞋业市场的压力后,整个产业在转型,从2006年开始就转向新能源,开发太阳能方面的产品,已经比较成熟。今年,这一块已经可以提供不错的补充。
20~30%企业停产,政府与企业同心
第四张脸是政府的脸。面对企业的危机和困局,这张脸上呈现出最柔和的线条。“鞋业兴旺,企业兴旺,我们高兴。鞋企遇到难题,我们也一样揪心。”温岭市城北街道副主任赵健宁告诉记者,6月24日,城北街道刚刚举行了一次鞋业形势分析会,企业代表纷纷表示遇到了困难。而根据街道5月份的摸排情况,75家上规模企业1~5月份产值增加了16.15%,而去年同期这个数字在25%以上,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至于小企业,“约有20~30%处在停产状态。”赵健宁说。
“在鞋业形势如此低迷的情况下,你们最需要政府做什么?”街道挨个问企业。赵健宁透露,街道准备集中十来家符合条件的鞋企,由政府出面申报“石粘运动鞋生产基地”,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由点带面,借助品牌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下个礼拜,我们还要到青岛去,向那里的双星集团取经。还要把青岛大学的专家请过来给我们的企业老板充充电。”
“鞋企遇到困境,跟缺少品牌有关。”温岭市工商局副局长童庆波说,政府最需要做的就是帮企业树立品牌意识,这样企业的生命力才能长久,才能对各种危机应付自如。
“去年以来关于品牌方面的培训就搞了三次,我们还引导企业走自主创牌之路。由于温岭的鞋子以出口为主,需要走品牌国际化道路,我们就跟北京的涉外商标事务所联系,帮助企业在国外注册商标。”童庆波说,温岭是浙江省注塑鞋品牌基地,又是中国鞋业名城,需要有几个响当当的企业,树几块响当当的牌子,而眼前的危机,正是突破的契机。
期待猛虎嗅蔷薇
过去吃的苦,如今遭的难,听他们一一述说。
在短短三天的走访中,记者只能大概描画出温岭鞋企的轮廓。但是在跟一个个企业家面对面的聆听与交流中,分明能触摸到温岭鞋企的脉搏。
一只手的脉象是微弱而急促的:5000多家鞋企,一年内就能新增2000家,这样的作坊式企业在行业景气时还能分得一杯羹。但是,当模仿成为利润的保证,手工的敲敲打打成为一双双鞋的来源时,这种盈利模式显得那么脆弱。所以,当风暴来临,那些舢板与独木舟总是率先被掀翻。
另一只手的脉象则平稳许多:那些成立经年的鞋企,短则五载,长则廿余载,曾经斩风破浪,划开碧波。当飓风来临,他们仍在航行,向着更远的远方。
做过鞋,或者卖过鞋,然后有了属于自己的企业,这种温岭鞋老板的创业之路被一次次提及。也许,那些老板们自嘲自己“误入鞋途”的同时,也有一种难以为外人道的辛酸、辛酸背后的自豪、以及自豪背后不惧风浪的底气。
多少苦和累,俱成过往;而今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难,是因为所有的不利因素都集中在了一起,现在的难,也是因为以前的钱赚得太容易。庆幸的是,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也有了应对之道。
浙江经济是有活力的,但是低档次的重复竞争已不足取。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老虎,需要狮子,需要大象,需要引人注目的大家伙。
所以,当穿过风暴之眼的温岭鞋企在墙角立定,我们希望看见的,是有若干只老虎在自由地细嗅蔷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