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并非中国鞋企转移天堂
最近,全球最大的运动品牌Nike要求中国一些制鞋化工企业(如万邦、丰泰)把生产基地迁往印度;Clacks、Reebok、K-Swiss、Bakers等国际鞋业巨头也纷纷增加越南、印尼的生产线;国内也有100多家鞋厂转战东南亚市场。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是不是世界鞋业生产基地正在向东南亚转移?是不是中国鞋业正在丧失竞争优势?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一些业内专家。
依然一枝独秀
据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鞋业分会秘书长王颖介绍,目前世界制鞋大国主要集中在亚洲的中国、印度、越南、印尼和泰国,欧洲的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南美洲的巴西。全球有各种制鞋企业5—6万家,制鞋业从业人员接近1000万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产鞋国,2007年生产各种鞋超过100亿双,占全球产量的2/3。印度是第二大鞋类生产国,年产20亿双左右。巴西是第三大产鞋国,年产7亿双左右。越南年产6亿双左右,居第四位。意大利为2亿双,西班牙和葡萄牙各1亿双左右。
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鞋出口国,2007年共出口各类鞋88亿双,出口总值253亿美元,出口量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0%以上。
在欧盟市场,中国鞋的市场份额占39.9%,越南鞋占15.4%,罗马尼亚鞋占10.5%,印度鞋占6.3%,印尼鞋占4.5%。
在俄罗斯,中国鞋的市场份额占69.9%,意大利占8.5%,越南占3.6%,德国占2.4%,乌克兰占1.5%。
在日本,中国鞋的市场份额占70.2%,意大利占8.8%,越南占4.2%,印尼占3.1%,柬埔寨占2.7%。
在美国,中国鞋的市场份额占72.5%,意大利占5.8%,越南占5%,巴西占4.7%,印尼占2.5%。
“在中国,每天可生产2万双鞋的企业有几百家,能生产1万双鞋的企业有上千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鞋类出口大国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如果中国停止鞋类出口,没有第二个国家可以替代。”王颖说。
犹存竞争优势
“随着劳动力工资、土地、环保成本不断上升和人民币汇率、退税、加工贸易等政策环境趋紧,2007年珠三角部分鞋企确实外迁了,其中25%左右迁入越南、印度等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近期还有不少鞋企老板奔走于越南、印尼、印度、孟加拉、柬埔寨等地,但是多数老板显得很无奈和无助,因为东南亚并非人们想象中的低成本的天堂。”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李鹏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