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紧货币政策仍需持续 财政政策可做结构性调整
经济增幅出现回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指出“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他在17日的新闻会上指出,当前经济增速回落是在结构调整中的回落。虽然东部地区增速出现了回落,但中西部地区增长在加快。
与此同时,尽管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7.1%,比5月份有所下降,但李晓超认为,未来一段时间价格长期在高位运行,所以“还要继续控制价格的过快上涨,防止通货膨胀”。为此,下一步仍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进一步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努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对于目前的形势,到底应该如何看待,7月16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佐军、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室主任张晓晶接受了本报的专访。
下半年还面临通胀风险
《21世纪》:按照目前的经济数据和经济运行情况,是否可定义为不再过热?
李佐军:经济是否过热单凭一两个月无法判断,影响CPI的深层因素的变化不是短期内就可以看出的。
目前有两个现实存在的因素,一方面,国际性的CPI上涨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国内成本上升的因素多少还在维持,如土地、劳动力、原材料、能源、环保等生产要素都维持在较高的价位。眼前的CPI的下降,宏观调控起着直接的作用。
现在应该做的,一是要继续观察,二是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
张晓晶:下半年还会面临通胀的风险。通胀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国际方面,全球正处于一个调整期,原材料市场价格上涨还会持续;国内的情况来看,国内的市场化改革使得生产成本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涨;再有就是前几年的高速增长所导致的总需求过旺,包括投资、市场和信贷需求过旺,虽有缓解,但仍然对通胀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抑通胀不会导致经济大幅下滑
《21世纪》:为什么目前控制物价增长比保增长更加重要?
李佐军:控制物价增长比保增长更加重要,这一点非常正确。最核心的原因在于,2001年以来,经济以高于10%的速度高增长。过度紧绷的状态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是不合适的。
现在我们需要让经济增长速度适当下降。通过抑制物价、抑制通货膨胀,回归到经济潜在增长率水平上。尽管这种“下滑”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张晓晶:短期内最大的风险还是通胀,在宏观经济没有下滑的前提下,短期内控制通胀是应该的。但从长远来看,我们的首要任务还是保持经济增长,可能短期的通胀对于长远的经济增长是不可避免的。
《21世纪》:控制通胀会不会导致经济继续下滑,经济是否有大幅下行的风险?
李佐军:总的感觉不会像2008年上半年那样走得那么高,但仍然会保持一个高位波动,同时大幅下滑的可能性也不大。
张晓晶:经济下行的风险肯定是有,但是从目前的宏观经济基本面上还看不到这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