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改三年新路标 人民币寻找均衡值
随着去年以来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出口型企业所感到压力越来越大。其中,以纺织行业最具代表性。不少企业在成本、劳动力及汇率、退税率的多重压力下,开始出现了亏损。记者在江苏调研时也了解到,今年一季度,江苏省新增了2016家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但同时,1066家停止了出口业务。
压力之下,不少企业选择了通过内部挖潜提升自己对抗汇率损失的能力。除了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压缩管理成本外,不少公司还使用了财务手段对冲汇率损失。如调整收汇结算方式、选择远期结汇业务、多币种成交等等。
而自觉挖潜空间不大的企业,也想到了转型。广州高树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雪飞属于一位“先知先觉者”。做陶瓷出口的他,3年前预见汇率升值后的利率可能会极其微薄,因此,果断地做起了红酒进口,现在每年的公司的营业额都有200%-300%的增长。他对记者表示,现在公司偶尔也会做一些大宗贸易的出口,但利润非常薄。
让企业转型做进口的原因,还有进口信贷支持、进口贴息等优惠政策的吸引。据阿里巴巴2007年底的一份调查数据,参与调研的企业用户中,有54%正在或者打算近期从事进口业务。(苗燕)
节奏从慢到快,汇改三年来,人民币较汇改之前的累计升值幅度已经超过了20%。但这只是人民币针对美元的变化,如果将视野扩大到欧元、日元、英镑等币种,人民币却不尽然升值,其中兑欧元比汇改前下跌了7.5%左右。
2005年7月21日宣布汇改之时,央行明确表示人民币汇率将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参考一篮子货币。但是由于人民币兑其他非美货币的中间价主要通过美元和其他货币的比价来匡算得到,因此受国际汇市变化影响,过去三年里欧元兑美元的上涨速度远远快于人民币兑美元的涨速,因此出现了人民币相对于欧元贬值的情况。(秦媛娜)
美元 | 欧元 | 日元 | 港币 | 英镑 | |
7月18日中间价 | 6.8238 | 10.8065 | 6.41 | 0.8751 | 13.621 |
较汇改前升幅 | 21.29% | -7.54% | 14.09% | 21.56% | |
汇改以来升幅 | 18.85% | -6.87% | 14.92% | 21.57% | 9.27% |
今年以来升幅 | 7.05% | -1.29% | -0.06% | 7.01% | 7.05% |
注:英镑与人民币货币对自2006年8月1日推出
■汇改三年大事记
2005年7月21日
央行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调2.1%。
2006年1月4日
央行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上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同时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改进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方式。
2006年5月15日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破8.00,达到1美元兑7.9982元人民币。
2007年1月11日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突破7.8,达到7.7977元,同时人民币汇率13年来首次超过港币。
2007年5月21日
央行宣布放宽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日波幅,幅度从±0.3%扩大到±0.5%。这是自1994年以来对人民币对美元汇价波幅的首次调整。
2008年4月10日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7.00,但随后一直在7.00上下盘整。
2008年5月16日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再次突破7.00,并于6月17日突破了6.90,进入了6.8时代。(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