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经济半小时:走到十字路口的中国制造路在何方


http://www.texnet.com.cn  2008-07-22 08:39:29  来源: CCTV 收藏

  重型机械,创新突围

  在我国的重型机械制造业中,煤矿用特大型挖掘机由于国内没有制造能力,一直以来都依赖进口,每进口一台这种挖掘机都要花费一亿多元人民币,然而,我国重型机械企业的龙头企业太原重工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终于在2005年年底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20立方超大型矿用挖掘机,打破了国外同类产品垄断中国大型矿山20多年的历史。

  “那是非常高兴的,那是太重的一个胜利,这样的话,就说在中国的市场,大型挖掘机的国内的企业的垄断我们打破了,而且我们成为世界制造大型挖掘机三个厂家,三个企业之一。”

  在太原重工的董事长高志俊看来,这样的成绩得益于他们对创新的追求,为了鼓励创新,近几年太重每年都会拿出1000万元来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对于重大项目,公司还会有特别的奖励。

  “我们现在的新产品每年占销售收入的50%,但我们的开发费用高,我们现在占到我们销售收入的4.9%,在全国来说是比较高的,我们国家平均才1.5。”

  科研创新方面的巨额投入也为太原重工创造了巨大的财富,现在,大型矿用挖掘机已经是太重的主导产品之一,国内市场占有率在95%以上,产品还出口到巴基斯坦、越南、秘鲁、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国外经济学家怎么看待中国制造的突围方式?

  中国有句俗话,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世界经济板块的变化也是这样,低端制造业总会流向成本更低的地方,而那些制造业发达的国家,最后无一例外,全都走向了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但中国毕竟是全球制造业大国,它这一转身,不仅改变了中国经济的版图,全球经济的面孔也会随之一变,那国外经济学家怎么看待中国制造的突围方式?我也联系到了耶鲁大学的校长理查德·C·莱文,来听听他对中国制造有什么建议。

  记者:“莱文校长您好,您认为目前中国的制造业是否应该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进行转变?”

  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C·莱文:“你说的很对,对中国来说这是大势所趋,但是要过15年到20年的时间中国才能具有进行这种转型的条件。”

  记者:“您的意思是,在这段时间里,随着中国劳动力低成本优势的逐渐释放,这种转型的条件才能具备?”

  理查德·C·莱文:“当中国发展到剩余劳动人口得到充分吸收,同时制造业工资上升到世界水平的这样一个阶段,那时,中国将势必把重点转移到创新创造方面上来,在产品附加值、服务业以及知识创造方面大显身手。”

  麦肯锡的何杰明也告诉记者,中国制造的另一个问题在于以大量中小企业为基础,这些企业在规模和资金的束缚下,在经历危机时往往难以生存,对这些企业而言,当务之急在于改变落后的生产模式、引入更多先进的管理方法,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建立和经营一条完善的产业链,麦肯锡就曾经帮助深圳的一家电子企业实施“精益生产”,成功地大幅提高了工厂的利润。

  麦肯锡公司资深董事何杰明/Jimmy Hexter:“如果要做中国的老大,而且可以往里再过五年做全球的老大,关键的基础是开始采取全球的最佳做法,在采取精益生产方法,然后我们就发现有很多的好处,整个的好处是说,整个的工厂可以提升的利润50%。”

  在综合考察了中国和周边制造基地的优劣对比,以及中国制造企业自身的优势之后,何杰明认为,中国制造面临的只是短期的困境,他对中国制造的前景非常乐观。

  何杰明/Jimmy Hexter:“我们对中国的制造业还是很乐观,目前如果你问全球比较大的企业的总裁,刚刚做一个调查,他们觉得他们最威胁的竞争对手还是中国的竞争对手,41%是中国的公司对他们算是一个最大的威胁,所以还是对我们的制造业很乐观。”

  而耶鲁大学校长莱文先生也对中国制造转型后的未来充满信心。

  理查德·C·莱文:“这一天一定会到来,中国很有远见,已经意识到了将来需要进行的产业转型,也已经开始着手加大在教育方面进行投入,中国已经按到了自己未来将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并且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准备。”

  半小时观察:中国制造的出路取决于我们自己

  成为“世界工厂”的兴奋劲儿还没过去,“中国制造”就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人民币升值、国际油价暴涨、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原来“中国制造”所赖以生存的种种优势正在丧失,一些以低价格开拓国际市场的出口“先驱”如今也纷纷倒在路上,变成了“先烈”。

  然而,真正代表“中国制造”未来的那些公司,却将挑战变成了机遇,它们通过技术和品牌创新,通过开阔视野和思维,通过积极参与产业链上游的竞争,通过更科学有效的生产方法,将自己变成了强者。它们不仅没有倒在路上,反而走得更远。

  “中国制造”走向何方,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自己。只要内功练好了,只有不固步自封、裹足不前,只要提升了竞争力,“中国制造”终将突出重围。老子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的关键一步,就是要战胜自己。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中国制造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