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重重困境 鞋服企业力撑“平衡杆”
突围·难点
原材料上涨成企业最大压力
服装和鞋类是泉州市外贸的支柱产业,去年的鞋类出口就超过24亿美元,继东莞之后,位居全国第二。
“鞋业的困难,比服装业更严重。”当地多位知名鞋厂的相关人士对记者称,和东莞大量企业倒闭所不同的是,泉州企业扎根本土,“爱面子,不轻言放弃,不像外来企业那样说走就走,但困境重重已成了政企各方的共识”。
以中国最大鞋业基地———晋江市为例,至今仍有运动鞋企业3000余家,其中超80%为出口型企业,市场份额占全国40%、全球20%。不过,官方消息称,今年一季度共检验出口鞋类产品12832批、10685万双,同比分别下降12.12%和0.42%。
业界人士据此分析,批量剧滑,原因是利润趋低,中小企业不敢接出口订单了;而出口总量微跌,则说明包括安踏、特步、乔丹等大型知名企业,撑起了全市鞋业经济的“量跌价涨”的基本面。
而在本月中旬召开的晋江市经济运行分析会上,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杨益民也坦言有12重压力,6重压力来自国际,6重压力来自国内,挤压了晋江企业的利润。
“最大的压力是原材料上涨,来势凶猛,一下子挤掉利润。”当地陈埭镇一家中型鞋企的老总丁先生对记者称,去年来,制鞋的原料、辅料成本涨得可怕,包装费涨30%以上,鞋底涨20%,用工成本涨了20%,“出口订单,老外有定价权,我们也想涨价,但都很难”。
转做内销从零起步 难度并不小
目前,当地的鞋业代工外销企业,平均只有10%的毛利率,净利率则更低。不少鞋厂老总调侃说,“订单,以前人人抢,时过境迁了,现在不小心就赔本了。”另外,当地上游产业鞋机制造业,也因钢材上涨、下游鞋厂采购力下降,产能大幅下降。
当地外贸主管部门有关人士坦言,外向型中小鞋企,因附加值偏低,一个订单出现“零利润”、“负利润”的局面并不少见,想转为内销,但品牌和渠道都需要资金铺设,“想从零起步,真的很难”。
与中小鞋企“抱紧身子过冬”所不同的是,“领头羊”安踏公司管理层近期表示,公司已完成了今年前三季的订货活动,订单升幅达50%,鉴于原材料成本上涨,公司考虑将产品单价上调不超10%。
包括安踏在内的多家知名鞋企的相关人士称,此次影响让中国制造业都吃了苦头,但自有品牌企业未受很大冲击,品牌价值的核心竞争力,将产生制造成本和渠道的优势。
尽管此前媒体对于晋江鞋企倒闭的传言颇多,商务部也于上月底派出两调研组前往晋江,但最终得出一个适中的结论:晋江的鞋业产业面临比较严峻的挑战,但仍然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
突围·举措
更多企业家谋求“抱团作战”
“精明的闽南人,已在突围,谋求‘漂亮转身’。”泉州市鞋业商会的一位人士对记者称。本月21日,商会就组织了一场鞋业产业升级研讨会,不少来自产业链上下游的泉州制鞋企业及关联企业,聚在一起探索破解之道。
一位到会的人士向记者说,研讨会上,产业链中间环节的厂家发出提价呼声,但是,成品鞋厂家却介绍了涨价压力难以消化、转嫁的为难处境。晋江世通鞋业董事长丁友义就举例说,年初,就有鞋企向沃尔玛等国外采购商提出提价要求,但对方明确说不。
行业洗牌的残酷和必要,是会上的共识,更多的企业家则关注起“抱团作战”。如联合在海外设立销售分公司、大额订单整合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共同消化成本、抱团应对风险等。而在欧盟可能延长“反倾销”措施执行期限的不利因素下,“抱团作战,更有胜算”。
除了外环境外,在拓宽内销上,鞋企和服装企业显得一样迫切。格林集团副总陈国成则透露,内销比外贸更难,有策略没钱也不行,仅终端渠道铺设,一个店面少的要投50万元,100个并不算多,可银根一紧缩,企业贷不了款,5000万元的投入,对中小企业来说太难了。而更多的风险在于,内销加大了,企业的研发要跟得上、管理要跟得上,否则附加值低微。
着手设立企业贷款担保机构
“融资是个大问题”,当地不少鞋服企业的老总说,央行七次加息让企业倍感压力,如今钱难贷了,企业只得压缩成本,很多老总明显比以前“低调多了”,员工的集体出省游,现在都得缩小规模或直接取消,以减少开支。
记者了解到,当地包括七匹狼在内的几家大型企业联手设立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已进入运行或筹备阶段。另外,政府还考虑引导上市公司,向资金紧张的优质企业、前景明朗的建设项目注资,疏通融资渠道。
突围中还有更多的亮点,有的企业组团去广东,承接当地企业搬迁后留下的大量尚缺产能的高端订单;有的把生产基地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的地区;有的中小企业以参股等方式,成为大型企业的配套车间,经营风险降低了……
在泉州市的采访中,多位行业协会人士也看好鞋服行业的发展潜力。这些人士表示,鞋服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又是高技术、高附加值行业,通过洗牌,将重新整合好更为强势的产业链,以提升整个地区的竞争力。
而今年来,包括泉州市及各县市,都在行业解困上出了很多措施。晋江市市长李建辉本月初的一席话,令行业的老总们感到一丝欣慰:作为一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迟早要面临转型和洗牌,只不过今年来的形势,比我们预计的来得猛一些,政府在这种考验当中,我觉得应该有更大的作为,应该加强跟企业的互动,共同来应对困难。
原材料上涨成企业最大压力
服装和鞋类是泉州市外贸的支柱产业,去年的鞋类出口就超过24亿美元,继东莞之后,位居全国第二。
“鞋业的困难,比服装业更严重。”当地多位知名鞋厂的相关人士对记者称,和东莞大量企业倒闭所不同的是,泉州企业扎根本土,“爱面子,不轻言放弃,不像外来企业那样说走就走,但困境重重已成了政企各方的共识”。
以中国最大鞋业基地———晋江市为例,至今仍有运动鞋企业3000余家,其中超80%为出口型企业,市场份额占全国40%、全球20%。不过,官方消息称,今年一季度共检验出口鞋类产品12832批、10685万双,同比分别下降12.12%和0.42%。
业界人士据此分析,批量剧滑,原因是利润趋低,中小企业不敢接出口订单了;而出口总量微跌,则说明包括安踏、特步、乔丹等大型知名企业,撑起了全市鞋业经济的“量跌价涨”的基本面。
而在本月中旬召开的晋江市经济运行分析会上,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杨益民也坦言有12重压力,6重压力来自国际,6重压力来自国内,挤压了晋江企业的利润。
“最大的压力是原材料上涨,来势凶猛,一下子挤掉利润。”当地陈埭镇一家中型鞋企的老总丁先生对记者称,去年来,制鞋的原料、辅料成本涨得可怕,包装费涨30%以上,鞋底涨20%,用工成本涨了20%,“出口订单,老外有定价权,我们也想涨价,但都很难”。
转做内销从零起步 难度并不小
目前,当地的鞋业代工外销企业,平均只有10%的毛利率,净利率则更低。不少鞋厂老总调侃说,“订单,以前人人抢,时过境迁了,现在不小心就赔本了。”另外,当地上游产业鞋机制造业,也因钢材上涨、下游鞋厂采购力下降,产能大幅下降。
当地外贸主管部门有关人士坦言,外向型中小鞋企,因附加值偏低,一个订单出现“零利润”、“负利润”的局面并不少见,想转为内销,但品牌和渠道都需要资金铺设,“想从零起步,真的很难”。
与中小鞋企“抱紧身子过冬”所不同的是,“领头羊”安踏公司管理层近期表示,公司已完成了今年前三季的订货活动,订单升幅达50%,鉴于原材料成本上涨,公司考虑将产品单价上调不超10%。
包括安踏在内的多家知名鞋企的相关人士称,此次影响让中国制造业都吃了苦头,但自有品牌企业未受很大冲击,品牌价值的核心竞争力,将产生制造成本和渠道的优势。
尽管此前媒体对于晋江鞋企倒闭的传言颇多,商务部也于上月底派出两调研组前往晋江,但最终得出一个适中的结论:晋江的鞋业产业面临比较严峻的挑战,但仍然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
突围·举措
更多企业家谋求“抱团作战”
“精明的闽南人,已在突围,谋求‘漂亮转身’。”泉州市鞋业商会的一位人士对记者称。本月21日,商会就组织了一场鞋业产业升级研讨会,不少来自产业链上下游的泉州制鞋企业及关联企业,聚在一起探索破解之道。
一位到会的人士向记者说,研讨会上,产业链中间环节的厂家发出提价呼声,但是,成品鞋厂家却介绍了涨价压力难以消化、转嫁的为难处境。晋江世通鞋业董事长丁友义就举例说,年初,就有鞋企向沃尔玛等国外采购商提出提价要求,但对方明确说不。
行业洗牌的残酷和必要,是会上的共识,更多的企业家则关注起“抱团作战”。如联合在海外设立销售分公司、大额订单整合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共同消化成本、抱团应对风险等。而在欧盟可能延长“反倾销”措施执行期限的不利因素下,“抱团作战,更有胜算”。
除了外环境外,在拓宽内销上,鞋企和服装企业显得一样迫切。格林集团副总陈国成则透露,内销比外贸更难,有策略没钱也不行,仅终端渠道铺设,一个店面少的要投50万元,100个并不算多,可银根一紧缩,企业贷不了款,5000万元的投入,对中小企业来说太难了。而更多的风险在于,内销加大了,企业的研发要跟得上、管理要跟得上,否则附加值低微。
着手设立企业贷款担保机构
“融资是个大问题”,当地不少鞋服企业的老总说,央行七次加息让企业倍感压力,如今钱难贷了,企业只得压缩成本,很多老总明显比以前“低调多了”,员工的集体出省游,现在都得缩小规模或直接取消,以减少开支。
记者了解到,当地包括七匹狼在内的几家大型企业联手设立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已进入运行或筹备阶段。另外,政府还考虑引导上市公司,向资金紧张的优质企业、前景明朗的建设项目注资,疏通融资渠道。
突围中还有更多的亮点,有的企业组团去广东,承接当地企业搬迁后留下的大量尚缺产能的高端订单;有的把生产基地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的地区;有的中小企业以参股等方式,成为大型企业的配套车间,经营风险降低了……
在泉州市的采访中,多位行业协会人士也看好鞋服行业的发展潜力。这些人士表示,鞋服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又是高技术、高附加值行业,通过洗牌,将重新整合好更为强势的产业链,以提升整个地区的竞争力。
而今年来,包括泉州市及各县市,都在行业解困上出了很多措施。晋江市市长李建辉本月初的一席话,令行业的老总们感到一丝欣慰:作为一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迟早要面临转型和洗牌,只不过今年来的形势,比我们预计的来得猛一些,政府在这种考验当中,我觉得应该有更大的作为,应该加强跟企业的互动,共同来应对困难。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文章关键词: 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