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民企生存状况调查:空前困难逼迫转型
一些中小企业发挥生产能力和销售网络的优势,转型为当地品牌企业做贴牌加工、配套生产。利郎(中国)有限公司品牌宣传经理吴顺红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当地多家中小企业主动找上门来,要求为“利郎”做配套加工。
吴顺红说:“当地企业长期从事服装生产,厂房、设备齐全,拥有一批熟练工人,加上本地加工的物流和产业配套优势,目前,利郎公司本地产量的10%交由资质较好的中小企业完成。”
安踏(中国)有限公司、晋江三福纺织实业公司等当地一批行业龙头通过延伸产业链,将一批具有良好基础的中小企业纳入产业集群中来,实现共赢发展。
品牌企业的生存之道
针对生产成本增加等问题,梅花伞业很快找到解决之道:公司研发部门迅速推出了新款产品,并根据新产品成本制定了出口价格;针对今年来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导致的汇率不确定因素,公司与国外经销商约定了汇率标准。王安邦说:“由于产品具有品牌优势,成本上升的压力通过市场能够消化。”
1995年成立伊始,公司就注重晴雨伞产品市场的发展和品牌建设的投入,投入大量资金建立海外营销网络,自主创新走品牌发展道路。由于产品具有品牌和技术优势,梅花伞业年出口欧洲三四千万美元,出口议价能力明显提高。现在梅花伞业与国外经销商谈判,已有实力要求以欧元结算,有效规避汇率损失。
“人民币升值后,进口设备划算了。”晋江三福纺织实业有限公司经理谢建成笑着对记者说。
去年以来,这家公司利用人民币升值机遇,投资近三亿元,从欧洲和日本进口了1000多台世界最先进的喷水织机;同时还下大力气与美国杜邦等行业巨头进行研发合作。由于产品具有差异性和技术独占性,公司毛利率可达40%以上,已能从容应对外部形势变化。
必须进行产品创新和产业升级已成为当地众多企业共识。今年上半年,晋江有12家龙头企业引进价值9.64亿元的先进设备,七家食品企业与国外供应商达成总额为三亿元的装备采购意向;同时还有26家企业拟投资22.14亿元开展技术改良以提高产品竞争力。
记者采访发现,晋江当地的品牌企业,如生产运动鞋的“安踏”,生产服装的“利郎”等,或是通过控制管理成本,或是提高产品出厂价格,或是与国外经销商约定修改销售合同条款等,有效消化了外部不利条件,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带动了当地经济健康发展。
大浪淘沙促使企业产业升级
进行产业转型、提高产品附加值、走自主创新道路实现长远发展,已成为众多中小企业的共识。
刘君、王志勇等人表示,一些中小企业倒闭,原有产能、劳动力不会轻易流失,将转移到优势企业,加速市场资源的整合。对于产业提升,这其实是一个积极的倾向。
刘君对记者说,中小企业眼前确实遇到不小困难,但从长远来看是好事,“市场经济中落后的企业被淘汰是必然的,主动实现转型升级才是生存发展的长久之计。”
王志勇说:“在发达国家,工资收入占GDP比重的50%以上,而我国这一比例长期在15%以下。这样的发展模式是难以长久维持的。现在晋江确实已到‘腾笼换鸟’的时候了。”
李建辉认为,晋江企业正处于一个产业洗牌、整合、提升的过程。他说:“目前晋江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靠鞋业、陶瓷、纺织服装、食品等传统支柱产业带动,受贸易壁垒、环境保护、用工用地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这些产业面临增长乏力、后劲不足的窘境,产业洗牌、整合不可避免,这有助于产业提升,有助于产业集群配套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