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国棉纺织产业景气报告
二、当前产业发展面对的主要问题
(一)各种生产资料成本大幅上升
2007年以来,棉纺织行业使用的各种原辅料、水、电、蒸汽、包装、物流、工业用地等生产要素价格全面上涨,企业成本压力不断加大。据统计,07年,规模以上企业因原料、能源动力价格上涨就增加了600多亿元的成本,约为当年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的1/2。08年涨幅继续增加,据国家统计局公布1-2月纺织原材料上涨3.2%,.据纺织工业协会年初调研显示,广东小揽镇化纤原材料涨价30%,辅料涨价3-5%;浙江绍兴蒸汽价格涨价50%,织里镇水价上涨一倍;小揽镇包装材料涨价20%以上,福建长乐物流费用提高了100-200元/吨;广东张槎厂房租金上涨30%左右,山东海洋、浙江嵊洲等地土地税提高2-4倍;今年前5个月国内三级棉价格比去年同期增加1000元/吨,而30支普梳棉纱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也就是说,生产一吨纱仅棉花一项就减少1000元/吨的利润。2008年,各项生产要素价格都呈现进一步加速上涨的趋势,调查的一些地区一季度纺织主要原料及能源动力及其他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增长10%。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全行业直接材料投入成本约增加1350亿元成本,约为上年度实现利润的1.1倍。
(二)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
据统计,2006年,纺织工人人均工资水平低于全国其他工业工资水平30.34%;陕西咸阳地区2007年人均工资达到17156元,而咸阳棉纺织企业年人均工资只有12000元;洛阳地区,2007年职工年平均工资19000元,而棉纺织厂工人平均工资12000元,工资差距较大。2002-2006年间,全国纺织行业人均工资增长12.48%,而全国其他工业年均增长14.14%,纺织工业与其他工业的人均工资差距在四年间拉大了近一倍;这种差距导致纺织工业出现招工难、留不住的问题。要稳定职工队伍,纺织工人工资水平提高的速度必须高于全国水平才能逐步缩小收入差距。据调研,东部沿海地区纺织行业人均月工资1300-1500元,提高了15%以上;预计08年工资提高幅度不会低于2007年的增长幅度,工资水平的增长使企业的人工成本进一步加大,加剧了企业困难。
(三)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率下调,使出口企业出现严重困难
纺织工业是最大的净创汇行业,07年棉纺织品及棉制服装出口占纺织出口的41%,人民币快速升值使企业不敢接单,07年人民币升值超过6.19%,纺织企业汇兑损失约62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汇兑损失约占出口 交货值的5%。出口退税率减少到11%,使出口产品的应交增值税占到出口额的6%。08年1-6月人民币升值已超过6.92%,如果人民币升值10%,全行业将损失1430亿元。
(四)棉花进口滑准税政策、棉花采购加工增值税的高征低抵的不合理政策和“两机”进口征收17%增值税使企业成本加大,抑制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1.目前,棉花进口滑准税政策的执行使进口棉价格已经高于国产棉7%以上,06-07年进口棉花企业平均征收滑准税10%左右,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国家在市场经济进程中用于保护农民收益的政策,并没有完全达到保护农民的结果,棉商和中间流通环节却收益非浅,棉纺织工业却承担了高额的税赋,出现大多数企业困难,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多,对棉花的需求减少反而使新疆棉花销售不畅,而中国棉纺织企业却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取消或降低滑准税实行1%进口税率是大多数棉纺企业的呼声。
2.棉纺织企业使用的先进的喷气织机和自动络筒机(称“两机”)自07年下半年取消进口增值税减免政策,使技术改造成本增加17%,减缓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速度。今年1-5月自动络筒机进口1065台,下降了30.26%,喷气织机进口5823台,下降了12.46%,这些进口的设备基本上是取消优惠政策以前的订单合同。
3.棉纺企业棉花采购执行的进项税率为13%,产品销项税率为17%,而目前增值税只能按13%抵扣,税赋高于其他行业4个百分点。棉纺行业在与其他工业相比处于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利润极其微薄,大多数企业已经在亏损边缘。争取取消这种“高征低扣”的不公平政策,棉纺织业已经呼吁了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