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鞋企出现两极分化 鞋业大佬变招应对困局
鞋,像打火机等轻工业品一样,是温州经济血脉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然而,有着“中国鞋都”之称的温州,却上演了一系列鞋企电话“欠费停机”的剧幕:今年一季度,温州鞋企关闭、转产70余家,5年来,温州鞋企总数消减2000余个。
在消失的企业中,除了倒闭和转产的,还有很大一部分选择了向四川等西部城市甚至是东南亚国家迁移,其目的是规避越来越高的土地和人力成本。对此,温州鞋革行业协会曾公开澄清,温州并没有遭遇像广东一样的鞋厂倒闭潮,而是出现了“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两极分化。
【现状】
小鞋企“欠费停机”
瓯北是温州永嘉县的工业重镇,从温州出发过去,无论坐船还是坐车都很快。一路上除了高楼林立,还有一块块光鲜的户外广告以及各类厂区的巨幅招牌,奥康、红蜻蜓、康奈等当地鞋业巨头的身影闪烁其间。
与之相比,南北鞋业印在瓯北镇政府门前那条马路转盘上的广告,则显得分外落寞——“走南北路,穿南北鞋”,八个红漆字雕在石头上,因历时久远而稍显斑驳。
“南北鞋业”,一个很容易联想到经营者野心的企业名字,如今面临着怎样的命运?记者试图联系上这家企业,通过网络渠道搜索发现,其法人是一位名叫吕国胜的人,公司地址位于瓯北镇龙桥工业区。
意外的是,吕国胜在网上留下的两个联系号码中,一个提示欠费已停机,另一个提示空号。
随后,记者与瓯北镇政府分管工业的副镇长王海林取得了联系。王海林表示,龙桥工业区依然存在,企业电话号码出现空号情况有两种可能,一是已经倒闭,二是已经搬迁。当具体问及南北鞋业这个企业,王海林说:“这应该是个小企业,没什么印象,很难说。”
其实,注册地在龙桥工业区的还有很多鞋企,法耐鞋业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这家企业的情况与南北鞋业异常相似,联系电话一律是空号。
成本上升挤压利润
一位业内人士说,新劳动法实施以来,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鞋企便面临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坎,因此小型鞋企大量“失踪”并不意外。
在温州,大型鞋企的员工数动辄上万,小型鞋企没有几百号人也很难运转。以奥康集团为例,作为国内最大的民营鞋企,该集团拥有三大鞋业生产基地、五大鞋业品牌,在全国开有3000多家专卖店,800多家店中店,员工20000人。按每人1800元/月的标准计算,该集团每月的工资支出就达数千万元,相当于一家小企业的年产值。
事实上,温州的几家知名鞋企在人工方面的支出并不比奥康少。例如,红蜻蜓拥有员工30000人,而拥有2600多家专卖店的康奈集团,亦有员工2400多名。
所谓劳工成本并不仅仅指工资一项,还包括社会保险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费、劳动保护费、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成本等6大项。
温州鞋革行业协会在6月份的《2008年一季度温州市鞋革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中说,制鞋行业劳动力成本至少上升了20%-30%。为此,该协会在报告中呼吁,建议劳动部门在实施新法规的过程中,考虑给劳动密集型产业一到两年的过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