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利抵御“寒冬” 5年前就开始“缝棉袄”
当然,一切都不会是偶然。如果不是5年前就预料到可能会有这样一个冬天,如果不是3年前,坚定地把一个发展了近30年的企业带上了转型的道路,那么今天的万事利或许跟浙江许多纺织服装企业一样,备受煎熬。
7月31日,对于出口纺织企业来说,真是冬天里的一把火,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调整纺织品服装等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自2008年8月1日起执行。
而就在消息发布的前一天,万事利集团执行主席屠红燕开心地向记者提到了退税问题:“退税几个点,就意味着利润又能增加几个点,今年我们的出口要增加到8000万美元,这实在是个好消息。”没想到,这个消息第二天就被证实了,所有纺织服装企业心里都暖和了一点。
万事领先一步,就能“万事利”,这是万事利集团董事局主席沈爱琴多年实践的总结。如今,万事利的接力棒已经顺利交给第二代,2008年,对万事利来说,更多的是机遇。
一笔亏本的童装订单5年前,万事利出口什么产品都做,一年的出口额600万美金。如今,万事利出口产品只做童装,今年出口额将达到8000万美金。
因为专业,万事利做童装效率比别人高,成本比别人低,因此当不少企业因为承受不起成本压力纷纷缩减出口时,万事利反而增加出口。
“一个工人如果每天只做上领子这么一个工序,做了3年,闭着眼睛都能做了。”屠红燕打比方说,如果一个染缸要染不同颜色的布料,光洗缸就要花不少时间,重复配料又浪费成本;但如果一个缸只负责染一种颜色,那么成本将大大降低,效率却能提高。但这也有个前提,必须有足够的量来保证这个染缸每天都能运作起来。”
“因为专业,所以效率高,别人出一个大样要一周时间,我们2天就能完成。”屠红燕笑着说。
但是,3年前却是另一个场景。当提出要把出口产品从80余种缩减为几种的时候,高层有了不同的声音:放弃稳当能赚的钱,去追求新的未知的赢利点,正常人都会想不通。
“一开始真的很困难。”屠红燕说,为了做童装,他们去跟美国本土成熟企业抢订单,第一次对方抱着试试看的心情,下了5万件童装订单,以当时的价格,万事利如果接下单子是要亏本的,公司高层有不少反对的声音。万事开头难,但开头也最重要,为了这5万件订单,屠红燕背负着压力付出了百倍的努力。
“因为量少,很多企业不愿意帮你做,怎么办?我们赶着人家晚上12点以后不做了,多出钱让他们加班来做。”屠红燕说,到纱厂买材料,为了拿到更便宜的价格,冒着风险保证一年购买量。“当时真的心里没底,只想把眼下的机会把握住。”
商场的游戏规则就是,谁的成本低、质量好,订单就流向谁。因此,万事利拿到的童装订单越来越多,整合的供应链企业也越来越多。一个月300万件童装的制作量,就是这样炼成的。
“我们只和国外知名品牌、经营时间10年以上的企业合作,这也是战略。”屠红燕的想法没错,今年不少国内企业倒下,就是因为它们的国外客户倒下了。
因为万事利制造的童装成本低,不少国外客户索性关掉了自己的加工厂,把订单交给万事利。加上今年上半年,不少服装加工企业因为成本不支关门,订单就都流向了万事利。“现在我们是专业的,其他人要跟我们抢订单就不容易了。”
一条特殊的丝巾前不久,一家知名企业的董事长带着一批丹麦客户来杭州开董事会。送礼品自然想到了丝绸,万事利集团查找了各种丹麦文化元素,并结合客户公司的文化,做了一系列丝绸礼品。当这家企业将富有个性的礼品送到客户手中时,客户惊讶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