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怎样迎接挑战
更新设备,节约成本
“虽然资金紧张,但当掉裤子也要换新设备。”地处浙江湖州的丝绸之路集团董事长凌兰芳说这话时有一股子气势。当然,这也是逼出来的,他没有退路,再用旧设备、旧技术,消耗的能源、资源、人工成本已经到了没法承受的地步。
4000多万元的投资下去,一大批先进设备从德国引进。凌兰芳说,一套设备就相当于一辆宝马车的价格,但是新设备可以将丝绸面料的门幅从以前的1.3米提高到3.4米,生产效率提高25倍。
与此同时,丝绸之路集团所属茧丝绸研究所与中科院兰州物理研究所签订了“重离子辐射改良蚕茧品种”合作协议,集团所属华绫服装公司与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美院建立了真丝品牌服装研发合作关系,更多自主创新的产品和设计有望推出。正因为这样,意大利斯密特、法国斯陶比尔等公司看好丝绸之路的发展前景,提出了长期合作的意向。
与丝绸之路集团一样,依莱特公司也采用更新设备的办法,以提高效率,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江勇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眼下的市场环境,作为企业必须更新设备,做足‘节’字文章,以此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尽管现在要投入不少资金,但是仔细算算,这些投入两三年就能收回来,值得。”
从2004年起,依莱特公司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对原有的生产设备进行更新和改造,节约的成本不是个小数目。比如引进的平行牵伸机等国内最先进的纺织设备,使车间的用电量下降1/3;对纺丝车间纺丝机上的300多只喷嘴进行全面更换,使喷嘴的气量增加20%,用电量下降5%,每月节约用电2万千瓦时;使用新的空气压缩机,使80%的用水实现了循环利用。技术改造后,依莱特公司不仅使每吨成品丝的成本由原来的500元降到340元,而且每年还节约电费近100万元。
编后:尽管纺织的出口退税率最近有所提高,但国家淘汰低层次产品和企业的决心没有改变。自主创新、节约成本,才是纺织行业走出困境的良方。“严冬”中,感到暖意的纺织企业可能只是少数,然而这仿佛是春天里的一抹新绿,让人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