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结构调整催生鞋革企业信贷机会
江苏省和浙江省目前都处于工业化高速冲刺阶段,因此,它们的第三产业比重会受到第二产业大幅增长的抑制。其实,2005年长三角城市的第三产业都有较快增长。但即便是上海,目前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仍然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海市政府已经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上海将积极转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将达到7500亿元,在现有的基础上“翻一番”,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的比重要达到80%以上。江苏省和浙江省也都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各自服务业的发展目标。根据规划,无论是江苏还是浙江,都力争在2010年之前实现高层次“三、二、一”产业结构。
三、国家对长三角经济发展的扶植政策
1、《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
《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是国务院第一次对国内的区域发展提出规划性要求。此次会议要求,长三角地区要重点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其中,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提至十项工作的首位。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和带动作用。长三角的发展定位,已由之前的“全球制造业中心”转为以服务业发展体系为主。
2、《长三角规划》即将出台
目前苏浙沪政府部门目前还未拿到《指导意见》的详细文本,但长三角一体化,学界已经讨论了十多年。《指导意见》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预计《长三角规划》很快就要出台。政府的《指导意见》中的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的提法,无疑承建了之前有关专家提出的长三角共建“四个中心”(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经济中心)的建议,从而增强长三角地区对全球的辐射能力、扩张能力,在全国的地区发展中形成表率作用。
四、银行信贷机会提示
1、现代制造业加快建设步伐
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逐步建立成世界新的制造业基地的规划和雏形日益形成。“十一五”期间长三角地区将着力提升先进制造业竞争力。依托大产业、大基地、大项目,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提高先进制造业的技术能级,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形成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
信息产品制造业强化研发设计,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加快发展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新一代移动通信等重点产业。汽车制造业加强自主开发,培育自主品牌,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开发和生产。装备制造业依托重大工程,重点发展电站成套设备、轨道交通设备等行业。同时,依托中央在沪企业,培育壮大船舶、航天、航空等战略产业。积极推进现代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子等新兴产业发展。完善规划,调整结构,集约经营,继续优化发展钢铁、石化等基础工业。
优先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技术产业。组织实施重大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加快第三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生物医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医疗器械,积极开发新材料、新能源和先进环保技术。
2、产业集群化发展
长三角地区将全面实施环杭州湾、温台沿海、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三大产业带发展规划。推动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重点园区的整合提升扩容,增强研发、信息、培训、营销等服务功能,构筑全国一流的产业集聚平台。合力打造中高档纺织、品牌服装及皮革、电子信息及电气等10大产业集群,以及20个左右国内重要的制造基地,培育100家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大企业大集团,培育1万家专业特色强的成长型中小企业。
3、现代服务业将快速发展
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明确了以现代服务业振兴全市经济的战略。以信息化为基础,以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为重点,以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突破口,抓住培育龙头企业和集聚专门人才两个关键,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层次、规模和能级。
长三角地区将积极配合国家金融宏观调控部门和监管部门,加快形成金融产品创新中心、金融市场交易中心和国内外金融机构集聚中心。继续发挥货币、证券、期货、黄金等全国性金融市场的作用,促进金融衍生品、保险再保险、离岸金融、企业债券等市场和业务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发展新兴金融机构,优化整合地方金融资源。完善金融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优化金融发展环境。
依托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促进国际中转物流发展,加快临港、外高桥、浦东空港、西北综合物流园区等重要物流基地建设,完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积极培育第三方物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此外还将加强都市旅游、会展资源开发,加快推进旅游业、会展业发展。积极发展会计、审计、法律、咨询、评估、设计等专业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