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革企“联合舰队”望海外 寻求跨国突围
乌苏里斯克式的期待
但温州民资星火燎原式的资本游击,已经无法满足聚集的民间资本成长的需求。事实上,目前温州企业在俄罗斯、越南、美国已有3个境外工业园区。
作为第一个带有鲜明温州血统的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工业园,总投资额20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228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163万平方米,建设期为5年,计划引进各类企业60家,招商的重点对象是我国国内具有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和企业,包括皮鞋、眼镜、皮装、打火机、灯具、家电等行业。而这些,又恰恰是温州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产业。
今年的浙洽会首次设立了“中国境外经贸合作洽谈区”,以乌苏里斯克工业园为代表的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受到了众多浙企的青睐。目前,合作区初级总体规划设计已基本完成,部分企业已入区,生产情况良好。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助理蓝庆新博士说:“温州民企康奈集团牵头组建的我国第一个民营境外经贸合作区——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正成为国内企业‘抱团走出去’的成功范本。从单纯的产品输出变成资本输出、从中国制造变成世界制造,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在更高层次地开拓国际化市场方面为国内企业带了个头。”
温州市外经贸局外经处叶毅告诉记者:“商务部建立境外19个工业园,由温州企业投资的就有两个,另外还包括一个美国通领科技工业园,为温州企业抱团走出去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由商品贸易到资本投资,再到中小企业抱团出击,这是一个层次过渡的趋势。同时,境外的风险很大,抱团出去,能够最大化地把风险化解掉,还可以规避部分贸易壁垒。而人民币升值,对境外投资也是有利的。”
“走出去”,尤其是“抱团走出去”,更获得了商务部的肯定。7月2日,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来到温州调研当前商务形势。陈德铭认为,当前我国外贸环境面临多种不确定因素,在巩固出口创汇的同时,中国企业要学会用汇,增加初级、资源性产品的进口,抓住机遇“走出去”,开展境外投资,以平衡贸易顺差。
“群体国际化”仅仅是一个开始
蓝庆新认为,到条件具备的国家建立经贸合作区,有利于我国企业相对集中投资,形成产业集群,便于有条件的中国企业“走出去”。
但是,目前我国许多行业有了境外投资设厂的能力和愿望,但是企业“走出去”的经验少,投资规模小,大多数还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这直接影响了企业“走出去”的成败。
“另外,对于以轻工业起家的温州企业来说,走出去还面临人才紧缺,特别是综合型人才非常紧缺,往往是拿到了项目,却没有人来做。”政府方面和许多企业,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今年5月,温州外经贸局组织了40多家制革、金工、鞋类、电气企业,前往越南龙江工业园、泰国罗勇工业园和柬埔寨西哈努克工业园进行考察。而更重要的是,温州外经贸局透露,参加考察的还包括温州当地的一家商业银行。
“目前,企业到境外投资,国家大型银行对项目产品要求很高,而中小型企业拿到商业贷款很难,要想走出去,融资方面是瓶颈。”
据知情人士了解,这家参与考察的商业银行已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并正在研究对策。
温州外经贸局也表示,在企业“走出去”的意识越来越强烈的情况下,政府部门会进一步做好服务,比如指导企业如何规避非经营风险,做好监控和保护,这比政府事后介入更有效。同样,审批要求相对以前也减少了很多。“同时,最新修订的外汇管理条例中,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促流出、控流入,这对企业境外投资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
“目前,工业园区也好,境外利用资源也好,基本上只能说是刚刚起步,真正要出成果,还需要一段时间。”对于那些眼望海外的温州民企来说,各种政策利好和严峻形势,同样也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但这些并不会干扰一直敢为天下先的温州商人对“蓝水”的探索。
相关新闻
据省外经贸厅统计,今年上半年,经省政府核准的境外投资项目218家,投资总额4.3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额4.06亿美元。至此,经省政府核准备案的境外项目已达3157家,投资总额25.2亿美元,中方投资21.46亿美元,遍布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我省已经拥有4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康奈集团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华立集团泰中罗勇工业园、前江投资公司越南中国龙江经济贸易合作区、吉利公司墨西哥中国(宁波)吉利工业经济贸易合作区,数量居全国第一位。抱团出击,为广大中小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平台。
省外经贸委表示,今后,还将逐步完善境外投资服务与促进体系、境外投资政策支持体系和境外投资风险防范体系,通过提供投资指导、政策支持、专项资金、风险预警等服务,经过5—10年的努力,初步建立起浙江企业国际化生产管理体系和国际营销体系,培育出一批浙江本土跨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