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中国制造”面临成长烦恼


http://www.texnet.com.cn  2008-09-03 14:17:58  来源: 中国企业报 收藏

  结构与消耗:亟待改善

  规模和效益背后,是深层次的结构问题。

  中国企联的调查表明,在中国制造业企业中,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

  按照营业收入分别排出中国企业500强和世界企业500强的前15大行业,进入前15大行业的中国企业500强的制造业领域为黑色冶金及压延加工业、建筑业、汽车及零配件制造业、计算机及零部件制造业、航空航天国防、家用电器及零配件制造业。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进入15大行业的世界企业500强的制造业领域为汽车和零部件、电子电器设备、制药、航天与防务、计算机和办公设备。

  若分别考察企业数量、营业收入比重数值,从主要行业的情况看,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仍以传统产业占较大比重,而世界企业500强以现代制造业为主。

  调查还发现,虽然中国制造业近年来的产业结构有所调整,但在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经济高增长的浪潮冲击下,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比较缓慢,有时甚至出现逆转的倾向。

  这种缓慢的表现之一是装备制造业发展严重滞后。

  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占整个制造业的比重不到30%,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低5%以上,远低于美国的41.9%、日本的43.6%和德国的46.6%。

  装备制造业是各个工业化或后工业化国家的主导产业,一般被认为是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发动机。

  由于装备制造业的落后,近些年我国进口的各种基础设备价值大致占中国进口总值的一半,设备投资的2/3依赖进口。其中,中国全部光纤制造设备、90%的发电设备、85%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设备、80%的石油化工设备都来自进口,轿车工业设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的70%也来自进口。

  产业结构的落后还带来了高能耗与严重的污染问题。

  制造业是消耗资源的大户和污染环境的主要产业。我国制造业的能耗占全国一次能耗的63%,单位产品的能耗高出国际水平20%。

  中国企联的研究表明,汽车、钢铁、机械等制造业和房地产、煤炭、电力等制造业前向、后向产业的高速发展,既是中国进入重化工业时期的重要标志,也使得中国的“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现象更为严重。

  以能耗大户钢铁工业为例,目前我国钢铁工业所用铁矿石已有一半以上来自进口,全球新增铁矿石产量90%以上用于我国消费。钢铁企业已成为许多地方的主要污染源,并进一步加剧了资源浪费速度。

  创新和品牌:严重缺失

  为了解决规模与效益、结构与消耗的问题,实施创新和品牌战略是必然选择,但这恰恰是我国制造业企业的一大软肋。

  我国制造业在技术方面的一个主要弱点就是依靠加工组装谋求增长,创新意识不强,研发能力差,关键技术受制于人。

  中国企联的研究显示,我国制造业技术一半以上来自进口,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指标均在30%以下,美国和日本则在5%左右。

  我国工业产品新开发的技术约有70%属于外援性技术,而我国每年的发明专利数占世界的比重不到3%,与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甚至是韩国这样的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都存在很大差距。

  令人尴尬的是,我国是家用电脑的生产大国和销售大国,但我国生产的每台计算机,从芯片到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完全要靠进口,绝大多数利润被掌握专利技术的跨国公司拿走。比如,联想控股有限公司2007年的收入利润率只有1.5%。

  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国产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至40%都作为专利费落入国外专利持有者囊中。

  创新能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制造业研发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据中国企联的调查,我国制造业500强的研发费用一直在稳步上升,且其占销售收入比重要高于中国企业500强和国家的总体水平,但仍然小于国际上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3%至5%的门槛值。

  我国制造业飞速发展的重要秘诀,就是实现了以成本为中心的低成本竞争战略,但由于现阶段中国的制造业还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利润率低下,难有足够资金投入研发,以至于在某些行业和企业陷入了低成本竞争与产品质量竞争力不强的恶性循环。

  另一个问题是优质品牌资源的缺失。中国企联调查发现,优质品牌资源缺失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制造业企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产品升级换代与走向国际市场。

  在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填报境外收入所占比例的204家企业中,超过30%的只有53家,而且占相当比例的是外资企业。一些知名制造业企业,如宝钢集团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海外收入都没有超过总收入的30%。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中国制造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