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面临成长烦恼
生意社9月3日讯 “中国制造”已成为最重要的世界经济现象之一。
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统计,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已由1993年的3.5%上升为2006年的14%,中国因此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制造大国。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8月30日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2008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有10家企业达到世界企业500强标准,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先进制造业的差距有所缩小,但这种差距仍然全面而显著。
制造业是工业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对中国这个制造业大国来说,制造业的现代化更是关乎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关乎整个国家现代化的命运。
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十分复杂和严峻的今天,我们有必要系统总结一下:中国制造业的问题在哪里?“中国制造”如何跃升为“中国创造”?
国内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与对外开放、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结合,创造了“中国制造”的世界奇迹,也带来了“中国制造”的成长烦恼。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的最新调查研究显示,与发达国家的先进制造业相比,中国的制造业还存在许多方面的差距,这些差距表现在数据上,也体现在深层体制、机制上。
规模与效益:差距明显
中国企联的调查数据显示,虽然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在全球名列第二,但企业规模不大,主要以量取胜。
一个明显的例证是,名列2008中国制造业500强第1名的宝钢集团公司,与2008世界企业500强中制造业第1名的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相比,前者2007年的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分别仅为后者的10.69%、20.66%。
如果将中国制造业500强与世界企业500强行业领先者的营业收入进行比较,我们同样可以发现这种差距:在饮料行业,娃哈哈集团的营业收入是可口可乐公司的13.53%;在计算机、办公设备领域,联想集团的营业收入是美国惠普公司的16.10%。
由此可见,这种差距不仅存在于传统行业,也存在于高技术含量的现代制造业之中。
更严重的差距体现在效益上。若以人均收入和人均利润来衡量劳动生产率,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盈利能力普遍不高。
调查数据显示,2008世界企业500强人均收入为43.7万美元,而2008中国企业500强人均收入仅为12万美元。世界企业500强的人均收入、人均利润则分别是中国企业500强的3.6倍和3.8倍。
以制造业领域里的汽车及零配件制造业、计算机及零部件制造业与航空航天国防行业为例,中国制造业企业在上述3个行业的盈利水平分别是世界企业500强的27.8%、11.4%和11.1%。
同样是行业的领军企业,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的利润水平是日本丰田公司的9.5%,联想的利润水平是美国惠普公司的4.1%,娃哈哈集团的利润水平是可口可乐公司的6.8%。
当我们把视线离开这些领军企业,转而投向中国广大的中小规模制造企业时,会发现效益差距的问题显然还要严重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