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建:把美邦裁剪成服装界蒙牛
没生产过一件成衣
所谓的虚拟经营,就是在生产阶段时选择生产外包,甚至可以选择让外国的工厂为你加工。
创立了美邦这个品牌后,周成建并没有沿着普通扩大化生产的老路走下去,而是闯出一套独特的经营方式———一个只直接运营品牌和管理数据的公司。
周成建没有像传统服装企业那样,划一块地皮,建一方工厂,进一批机器,招一批工人,也没有生产过一件成衣,全部由国内200多家服装厂OEM(代工);美特斯邦威也不卖衣服,而是由分散在全国的1200多家加盟店销售。
“虚拟经营”一时作为创新商业模式传遍街头巷尾。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如此评价周成建,“他巧妙利用了中国服装制造的特点,规避了生产和销售环节的风险。”
在美邦实行“外包”的环节中,加盟销售和成衣生产是百分之百外包。
销售门市分两种,一种为直营店,一种为加盟店,截至今年第一季度,美邦在全国拥有直营店和加盟店共计2211家,其中加盟店1927家,直营店只有284家。加盟后,商品由美邦提供,销售收入25%归加盟者,其余收入归美特斯邦威所有。
周成建还将物流有限度外包给物流公司,整个调配数据由公司自己掌握。周成建认为,现在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手里有多少资源,而是有多少能力去整合资源。
但是在创业初期,美邦的这种经营模式在温州引起了激烈的争议,对于周成建本人也是褒贬不一。大家认为美邦的模式就是一个皮包公司,但在周成建看来,即使你这个工厂都是自己建的,如果产品卖不出去,不是照样也没有用吗?“当时大家说这个做法是不对的,但这就是我的机会”。
2004年美特斯邦威25亿元的销售额和2000多万件套的年销量,让周成建在业界声名鹊起。
2005年,中国的纺织服装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国际贸易摩擦频发,大量外销订单滞后,一些企业开工不足,一些小型工厂甚至走向了破产。但美特斯邦威实现了46亿元人民币的销售收入。
“美邦有点像服装业的蒙牛”
大家都有钱时,东西会很贵,都没钱时,会很便宜,所以美邦今天投资这个渠道的价值会很大。
无论是美邦员工还是行业内人士,基本都承认美邦并不缺钱。因为其生产外包、结盟经营的模式也并不占用大量资金,可以保证企业的现金流。
但是不缺钱的美邦为何要上市?周成建称,他曾在他的同学身上学到不少东西,尤其是同学们在资本市场的表现。
2008年8月28日,美特斯邦威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周成建介绍,在美邦上市所募集的八成资金里,15%会投入到信息系统建设,85%用来做渠道建设。周成建希望能够通过资本链的优势,在重要城市的稀缺商圈,以购买和持有商业物业来巩固美邦的品牌实力。
“由于银根的紧缩,现在中国的企业是最缺钱的时候,但是美邦现在是最有钱的时候,大家都有钱时,东西会很贵,都没钱时,会很便宜,所以美邦今天投资这个渠道的价值会很大。”“但是有钱了不要变坏,企业有钱的时候也会变坏,所以我们要把每一分钱实现最佳的价值。”
周成建看得也很清楚,“这么多年我只会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做衣服。我一直告诫自己要耐住寂寞。美邦要做全球的裁缝。”
周成建邀请了王石和牛根生担任美特斯邦威的独立董事。
在王石看来,周成建像极了蒙牛的牛根生,一个是从小养牛,至今未离开这个行业,一个是从小当裁缝,一直把企业做大做强。“美邦有点像服装业的蒙牛。”
不过,既然被誉为服饰界的“蒙牛”,当被问及是否有想法效仿蒙牛董事长牛根生,将自己的股权捐献出来时,周成建巧妙地回答到,“如果他捐献出股权会让公司比现在走得更好,他一定会这么做,但目前公司还要他带领着去开发那余下的95%的市场潜力,所以现在还不捐。”
不反对家族化企业的管理
无论是家属还是普通员工,在美邦任职关键的问题取决于适合不适合。
周成建和传统的温州商人一样,伴随美邦不断壮大,公司家族化痕迹日益明显。
IPO前,该公司控股股东一共只有两个,一个是上海华服投资有限公司,另一个则是周成建的女儿胡佳佳。不管公司架构如何复杂,控股人向上追溯,依然只是周成建和胡佳佳两人。
对于这种独特的产权结构,周成建不愿意做过多的解释,只是强调目前这个架构是在2000年公司注册之前,甚或在1995年之前就已经明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