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美国金融机构面临危机 经济模式遭遇挑战


http://www.texnet.com.cn  2008-09-20 08:37:2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收藏

  那么,次贷危机的结果会是什么呢?首先当然是让美国和全球的金融机构付出代价,中国的外汇储备和商业银行、日本的银行业都已付出代价。其次是美国经济和社会受到冲击,消费信贷和其它信贷严重收缩,不仅美国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贷款、投资会更加谨慎,而且其他国家的机构和个人给美国提供的信贷、资本会大幅下降。因此,美国未来一两年的信贷消费很难增长。所以,我认为这次金融危机将压缩美国的信贷消费,使这种经济模式在规模上下调,但不会是终结。

  接管“两房”以及通过动用政府资金解救其它金融财团之后,美国财政赤字在今年和明年至少多增几千亿美元,再加上伊拉克战争开支等,美国财政赤字会快速增长,需要发更多国债。这会把本来提供给民间、企业的资金转移到政府手里,压缩经济增长和民间福利的空间,而且使美元倾向于贬值,进一步打击国际投资者投向美元资产的意愿,减少美元资金的供给。

  因此,从许多方面看,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深远,是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打击面很广、也很深。但是,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的金融和经济模式,反而是强化了它,这次美国也会通过相应的改革再走出来。

  中国能否独善其身?

  《21世纪》:金融全球化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加剧了金融危机的广度和深度,美国此次危机对于国际资本流动会造成哪些影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无可逆转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需要采取哪些新的措施来遏制可能发生的危机,并在美国危机之中获得机会?

  王自力:在愈来愈不确定的国际经济环境中,新兴经济体发生金融危机的几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总结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和这一次美国危机的教训,我们发现,金融体制和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比金融创新更重要。新兴经济体必须从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高度,对经济增长、信贷政策、汇率制度改革、国际资本流动管制和金融业开放进行整体通盘考虑,建立健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机制,维护金融运行和金融市场的整体稳定。

  我们预计,美国的市场离稳定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但是决定性的调整在今年11月到明年2月基本上可以定局。全球市场和中国市场的真正走向在此之前还不会提前明朗,所以,分析、观察是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

  当前,中国政府不仅要关注证券市场和楼价下跌对宏观经济面的影响,而且需要关注不断变幻的国际经济环境,及时进行调整。只要应对正确,国内市场就不会大乱,更不会真实衰退。与此同时,必须下大力气加强热钱流入的管理,加强国内资产被外资收购的管理。热钱目前从新兴市场撤出是暂时的,不同新兴国家的热钱流出流进的趋势和方向并不一致。在这一年之内,中国市场仍然是国际热钱最有可能流入的方向,对中国经济和金融的冲击可能会比较大,对此,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已经有所预判。

  《21世纪》:格林斯潘断言,一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正在美国发生。中国仍存在相当程度的金融管制,是否能因此而在这场危机之中独善其身?我国的金融风险监控能否对这种事件做出及时反应?

  王建:灾难的传导不会只通过金融层面,我们不能认为,人民币不国际化、资本市场没有开放,中国就可以避过这场危机的影响。危机可以从贸易层面传导进来。我们这些年的高增长很大程度上是靠外贸和外需,外需增长快,带动了一大批外向型产业的投资增长,例如纺织,前些年的投资增长差不多在50%左右,明显高出平均投资增长率,现在纺织投资增长率一下子就降为只有几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实际是负增长。

  王自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已经出台了《国家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央行、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已联合下发了《关于金融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各部委应加强金融风险监测和评估,进一步提高金融风险预警能力,切实防范系统性风险,但这些只是通过一些协调机制同其他经济部门进行合作。事实上,要真正达到管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和社会稳定、保障国家经济主导权的目的,可能还需要改变金融分业监管的局面。统一把预防、阻击热钱进入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在充分掌握金融信息的前提下,对频繁进出中国金融市场的热钱保持高度的警惕,建立高效能的预警机制,密切监控热钱流入,规范外汇资金流入和结汇管理,重点查处违法违规资金流入,并加强国际合作以防范国际短期资本对我国经济金融安全可能带来的冲击。

  陈志武:美国的这次金融危机,不应该作为加强中国金融管制的依据。因为美国和中国的情况代表了两个极端。在美国,金融创新可以说是完全放开的,出了问题再说,没出问题可以完全自由。而中国则是,如果没有政府批准,任何创新都不行。我们必须知道,监管从本质上是反应性的,是对已经熟悉的事情而为的,但创新顾名思义是以前没有的,是创造出以前不熟悉的东西,所以,从本质上,创新是不应该监管的,否则逻辑上就有矛盾。中国要成为创新型国家,如果在金融方面的创新不显著,那其他行业也不可能实现创新。中国式的监管,并不能够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打个比方,把一个人关在屋子里不让他去学游泳,他当然不用担心被水呛住,但他也学不会游泳,等他下次掉进水里,他就会淹死。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宏观经济  国际观察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