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宜“稳健”:经济下滑风险已高于通胀
CPI将逐步回落至安全范围之内
从紧的货币政策是2007年10月以后确定的。这一基调反映了当年下半年的经济状况对宏观调控的要求,但现在乃至明年的经济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名义上的“从紧”并未充分体现在今年的调控行动中。除了存款准备金率一开始加了三次外,其他方面的货币紧缩措施实际上远没有去年10月之前一直实施的“适度从紧”那么多、那么严厉。利率不升反降,准备金率在一次性上调1%之后不再加,贷款规模在实施不足三个季度的严格行政控制之后不得不放宽5%-10%,甚至在升值导致热钱汹涌而入、劳动密集型企业生存艰难之后,汇率也不得不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正是这些变异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体现了准确把握宏观调控节奏和力度的要求,体现了在内外经济环境都迅速转差情况下,经济决策从以反通胀为主转向保增长、遏通胀的微妙平衡。即便如此,笔者仍然认为,在以上双目标中,促进增长、防止经济出现硬着陆应当被列为政府的首要目标,并被置于反通胀之上。
从已公布的数据看,8月份的CPI同比增幅已从7月的6.3%大幅回落至4.9%。虽然有些学者认为,这与政府的价格管制有一定的关系,CPI增幅今后有可能会出现反弹;但实际上,从如下几大因素看,未来CPI增幅逐步回落、甚至降至3.8%以下的可能性要远比通胀再爬升大得多。政府根本没必要把反通胀工作看得过于重要。
因为全球经济已陷入疲软状态,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也比较明显,最终一定会以总需求下降的形式反映到PPI和CPI上,从而迫使通胀进一步趋于缓和。
再有,各类粮食今年普遍丰收。食品类价格在高位上进一步上涨的动力已大为削弱。国际粮食价格虽然在投机和油价的推动下明显高于国内,但这种泡沫化状态是不可能持久的。在世界舆论压力、粮食产量增长、美元从低谷中反弹以及石油价格迅速回落的多重打击下,国际粮价势必会逐步回落至正常的区间。
还有,多数工业品和消费品供过于求的状况并没有因为结构性通胀而得到改变。相反,由于人民币升值速度在过去1年半比较快,因此,部分原先外销的商品已被迫转为内销,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供求失衡状态。
最后,从去年9月到今年7月,CPI的涨幅都在6%以上。受基数较高的影响,未来一年CPI的增幅肯定会自然回落。
从以上几个因素可以看出,未来CPI逐步往下走的趋势是很明显的。对此,“从紧”派拿出的反对依据是目前比较唬人的PPI——即工业品出厂价格的涨幅。
暂时高位的PPI不足为患
不错,今年7、8两个月的PPI都增长了10%左右;但中国不能完全根据当前的数据来制定调控政策,否则,货币政策就会失去应有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实际上,从一些关键的因素中,我们已经可以基本判断出PPI早已是强弩之末,在未来7、8个月内回落到4.5%以下是完全可能的。
首先,石油等能源价格在高位运行,已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发展战略。一方面美国目前正面临着滞胀的威胁。通胀不仅削弱了美国人的消费能力,还给美联储继续减息以挽救经济带来很大的困难。为了遏制通胀,美国早已不希望能源及原材料价格无休止地上涨。另一方面,石油价格的飙升已大大加强了俄罗斯、伊朗以及委内瑞拉的财政及军事实力,使这些国家对抗美国霸权主义的动作更趋频繁。